炎黄传说|严文明:炎黄传说与炎黄文化

炎黄传说(严文明:炎黄传说与炎黄文化)炎黄传说|严文明:炎黄传说与炎黄文化

中国古代历史上的传说人物很多,其中最著名的当推黄帝和炎帝 。长久以来,人们总是把自己看成是黄帝的子孙,或者把炎帝和黄帝都当做自己的始祖,说自己是炎黄裔胄 。这种血统上的认同思想在历史上一直起着极大的凝聚作用 。无论走到天南海北遇到任何华裔,即使素昧平生,只要自认是炎黄子孙,便立刻有一种亲近感 。人们自然很想了解历史上是否真有炎帝、黄帝这两个人,他们是怎样被传说为中国人民的始祖的?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炎黄文化是怎样形成和发展起来的?这些问题在我脑子里萦绕了很长时间,仍然难以得到清晰的回答 。现在只能谈一些十分肤浅的看法向大家讨教 。
在先秦古籍中,炎帝和黄帝常被并提,最明显的是《国语晋语》中引晋大夫司空季子的一段话:
“昔少典娶于有蟜氏,生黄帝、炎帝 。黄帝以姬水成,炎帝以姜水成,成而异德,故黄帝为姬,炎帝为姜 。二帝用师以相济也,异德之故也 。”
少典,谯周《古史考》说是有熊国君,皇甫谧《帝王世纪》说:“黄帝都有熊,今河南新郑是也” 。有蟜氏地望无考 。这一条比较重要的内容是说二人各因其成长的地名为姓分别为姬和姜,他们是同时代人,因而在军事上曾经相互配合 。至于是否同为少典、有蟜之后则难以确定 。
在说明二帝关系的古文献中,《逸周书尝麦解》的一段话也很重要:
“昔天之初,诞作二后,乃设建典 。命赤帝分正二卿,命蚩尤宇于少昊,以临四方,司□□(按原引书二字不清,有人说可能是“百工”)上天未成之庆 。蚩尤乃逐帝,争于涿鹿之河(或作阿),九隅无遗 。赤帝大慑,乃说于黄帝,执蚩尤,杀之于中冀 。”
这段话中的赤帝当为炎帝,前人早有定说 。至于二后指的是谁,有人说是赤帝和蚩尤,有人则说是炎帝和黄帝 。如果是后说,则可与《晋语》中二帝用师相济的说法相呼应 。这一段最重要的内容应是把炎、黄二帝奉为上天安排的领袖,设章建典的元勋 。
炎黄传说|严文明:炎黄传说与炎黄文化

还有《左传》昭公十七年引郯子的一段对话也很重要:
“昔者黄帝氏以云纪,故为云师而云名;炎帝氏以火纪,故为火师而火名;共工氏以水纪,故为水师而水名;太昊氏以龙纪,故为龙师而龙名 。我高祖少昊挚之立也,凤鸟适至,故纪于鸟,为鸟师而鸟名 。”
郯子是东夷人,所以把东夷的远祖同黄、炎并提,但毕竟还是把黄、炎放在前面的 。
根据上面几条传说,炎帝和黄帝应该是地位相若,难分伯仲,并且关系密切,在军事上相互支持的 。但是传说中又有黄帝与炎帝战于阪泉之野的说法,经过长期战争黄帝取胜了,接着又打败了蚩尤,于是诸侯都尊奉轩辕黄帝为天子 。黄帝的地位一下超过了炎帝,以至于较早编排古史系统的《大戴礼记五帝德》和《史记五帝本纪》中都没有安排炎帝的位置,只是在讲述黄帝事迹时才附带提到了炎帝 。
《五帝本纪》讲黄帝与炎帝阪泉之战和黄帝与蚩尤涿鹿之战颇相类似,从文理上看也有不甚通畅之嫌 。加之古有蚩尤即炎帝的说法,故今人有怀疑其原本是一件事者① 。但黄帝的声望一下子超过炎帝,显然与这场战事的故事有很大关系 。
在《五帝本纪》中,炎帝似乎是神农氏最后的一位首领,所以说“轩辕之时,神农氏世衰” 。等到黄帝打败炎帝和蚩尤后,诸侯尊为天子,才“代神农氏,是为黄帝” 。这里的神农氏好像是一个朝代,而炎帝是一个人 。可是《史记封禅书》中说:“神农封泰山,禅云云;炎帝封泰山,禅云云 。”神农和炎帝俨然是两个人,可见太史公对此事也不甚了了 。大致在刘歆编《世经》以后,炎帝和神农合成一人,又与烈山氏或厉山氏合为一人,古书中关于神农之世的许多事迹如发明农耕、尝百草以药济人、结绳而治等等,都附丽于炎帝一身了,炎帝的声名就再次显赫起来 。《帝王世纪》又说炎帝传位八世榆罔始由黄帝取而代之 。由此追溯先祖只讲黄帝而不讲炎帝显然已不大合适了 。炎黄裔胄的提法大概就是这样产生的 。
炎、黄的故事有分有合,应该是与他们本来的事迹既有分别又有联系而滋演出来的 。
炎黄传说|严文明:炎黄传说与炎黄文化

炎帝出自何地,说法不一 。《晋语》只说是“炎帝以姜水成……故炎帝为姜” 。大约是说炎帝是在姜水那个地方成长起来的,因地为姓,所以得姜姓 。《帝王世纪》把他的身世说得比较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