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黄传说|严文明:炎黄传说与炎黄文化( 二 )


“神农氏姜姓也,母曰任姒,有蟜氏女登,为少典妃,游华阳,有神龙首,感生炎帝,人身牛首,长于姜水 。有圣德,以火德王,故号炎帝 。初都陈,又徙鲁 。又曰魁隗氏,又曰连山氏,又曰列山氏 。”
这大概是把不同来源的故事和神话糅合在一起而写成的 。姜水当为渭水支流,《水经注渭水》条说:“岐水又东迳姜氏城南,为姜水 。按《世本》:炎帝姜姓;《帝王世纪》曰:炎帝神农氏,姜姓,母女登,游华阳,感神而生炎帝于姜水,是其地也 。”华阳当即华山之阳,也就是《禹贡》“华阳、黑水惟梁州”中的华阳 。两地都在今陕西中部渭水与秦岭一带 。徐旭生先生更从民俗资料中加以论证,力主炎帝起于渭水支流姜水即岐水② 。
说炎帝都陈又徙鲁,不知何据 。陈在今淮阳,鲁在今曲阜 。此说可能与炎帝即蚩尤的说法有关 。因蚩尤曾经“宇于少昊”,而少昊墟在曲阜 。一说陈当指陕西宝鸡附近的陈仓,鲁当是河南的鲁山 。虽无确凿根据,而地望较近于姜水,似乎也说得通 。
烈山氏、连山氏、厉山氏同为一名,烈、连、厉同为一音之转 。《礼记祭法》:“是故厉山氏之有天下也,其子曰农,能殖百谷 。”郑注:“厉山氏炎帝也,起于厉山,或曰有烈山氏 。”《汉书地理志南阳郡随县》条班固自注:“故国 。厉乡,故厉国也 。”《后汉书郡国志》注引《荆州记》:“随县地有厉乡村,重山一穴,相传云是神农所生穴也 。”这是说炎帝起于今湖北随县境,在那里建过厉国 。
《山海经海内经》有一条传说把炎帝同祝融和共工联系起来:
“炎帝之妻,赤水之子听訞生炎居,炎居生节并,节并生戏器,戏器生祝融 。祝融降处于江水,生共工 。共工生术器,术器首方颠,是复土壤以处江水 。共工生后土,后土生噎鸣,噎鸣生岁十有二 。”
这个世系同《帝王世纪》所说的世系大相径庭 。《大戴礼记帝系篇》和《史记楚世家》都说祝融是帝颛顼后裔,共工的传说也多在北方,这里却把祝融和共工同江水联系起来,并且都是炎帝的后裔 。因楚人视祝融为自己的先祖,这个传说也不能说没有一点道理 。
根据以上传说,炎帝似乎是起于陕西而向东发展的,到河南后一支向北与蚩尤和黄帝发生冲突,一支向南到了湖北 。炎帝的事迹似乎主要是发展了农业,所以后人总是把他与发明农业的神农、烈山氏等联系在一起 。
传说中炎帝的后世不一定都是姜姓,但姜姓国多被视为炎帝后 。姜姓在东方的建国主要是申、吕、齐、许 。申、吕均在今河南省西南部,许在河南中部许昌县境,齐在今山东北部 。此外还有纪、向、州等 。《左传》隐公元年“纪人伐夷” 。疏引《世族谱》说:“纪,姜姓侯爵,庄四年齐灭之” 。向在沛,《汉书地理志沛郡》下向县条班固自注说:“故姜姓国,炎帝后 。”《左传桓公五年》“州公如曹”疏引《世本》说:“州国,姜姓 。”以上各姜姓国多在河南和山东,似与前述炎帝向东方发展的范围大致相合 。
炎黄传说|严文明:炎黄传说与炎黄文化

黄帝起于何地,说法也不尽一致 。《五帝本纪》说他是“少典之子,姓公孙,名曰轩辕” 。前述《晋语》也说黄帝和炎帝都是少典所生 。谯周说少典是有熊国君,《史记》集解引徐广曰:黄帝“号有熊”,《史记》正义引《舆地志》云:“涿鹿本名彭城,黄帝初都,迁有熊也 。”所以张守节干脆说“黄帝,有熊国君” 。而有熊一般认为在河南新郑,这是一说 。
说黄帝初都涿鹿,大概是由黄帝在涿鹿打败蚩尤后,诸侯咸尊他为天子的故事而演绎出来的 。涿鹿一般都以为即今河北涿鹿县 。如说涿鹿本名彭城,则彭城在今河北南部之磁县,这是第二说和第三说 。《史记》索隐又引皇甫谧说:“黄帝生于寿丘,长于姬水,因以为姓;居轩辕之丘,因以为名,又以为号” 。《史记》正义以为“寿丘在鲁东门之北,今在兖州曲阜县东北六里” 。这是第四说 。
《晋语》既说黄帝以姬水成,后大家也都承认黄帝是姬姓,而姬姓的最大族系周人是从陕西渭水流域起家的,似乎黄帝起于渭水流域的可能性很大 。再说黄帝死后葬桥山,地在今黄陵县(旧中部县),也离渭水不远,这是第五说 。所有这些说法中当以新郑说和渭水流域说较胜 。由于年代久远,传说歧异,究在何处难于定夺 。但除寿丘在鲁外,大抵不越出河南、河北、陕西等地,即历史上的中原地区 。
黄帝的事迹甚多,他首先是一位军事领袖并取得了赫赫战功 。《五帝本纪》说他“习用干戈”,“修德振兵,治五气,艺五种,抚万民,度四方”,为战争作了充分准备 。他还“教熊、罴、貔、貅、貙、虎”(《五帝德》说:“黄帝教熊、罴、貔、豹、虎”,《列子》说:“黄帝与炎帝战于阪泉之野,帅熊、罴、貔、豹、虎为前驱,雕、鹖、鹰、鸢为旗帜 。”)这些奇怪的名字,《史记》正义以为是“教士卒习战以猛兽之名名之,用威敌也” 。近人则多以为是氏族的图腾(因而也是氏族的名号) 。他在与蚩尤战时“乃征师诸侯”,证明他确实率领了许多别的氏族部落的士卒,一战打败炎帝,再战打败蚩尤,声威大振,于是诸侯都尊他为天子 。这是《五帝德》和《五帝本纪》把他作为五帝之首的重要原因 。不但如此,《五帝本纪》还说:“天下有不顺者,黄帝从而征之,平者去之,披山通道,未尝宁居 。东至于海,登丸山及岱宗;西至于空桐,登鸡头;南至于江,登熊湘;北逐荤粥,合符釜山,而邑于涿鹿之阿 。迁徙往来无常处,以师兵为营卫 。”可见他的生涯主要是在战争中度过的,而战争的成功使他成为无可争辩的领袖,俨然是一位开国的元勋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