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黄传说|严文明:炎黄传说与炎黄文化( 五 )


炎帝既与黄帝打过仗,又传说都出于少典和有蟜氏,当属同时代的人物 。所以炎黄时代应相当于考古学上铜石并用时代的最早时期 。在这个时期,黄河中下游和长江中下游既分布着许多考古学文化,炎帝、黄帝和他们的族系究竟属于哪个考古学文化,还是涵盖了许多考古学文化呢?
前面说过,徐旭生先生曾经把传说时代的各族划分为华夏、东夷和苗蛮三个集团,炎黄属于华夏集团 。他还进一步指出,每个集团的内部还相当复杂百思特网,有些族系似乎分别同两个集团都有密切的关系 。所以如果有必要,“即使分作五集团或六集团也未始不可”⑤ 。不过就是这样分,仍不难看出炎帝和黄帝关系比较密切,他们都是华夏集团的主干 。
前面在分析炎帝和黄帝活动的地域时,曾经指出虽有很多不甚确定和困难的地方,但大抵都集中在陕西、河南、河北等地,此即所谓中原地区 。只是炎帝活动的范围似略偏西偏南,而黄帝活动的范围偏东偏北,并且比炎帝广泛一些 。这个地区在铜石并用时代早期仍然是仰韶文化的分布领域,只是已发展到了仰韶文化后期 。然则炎黄文化当即仰韶文化后期的文化 。
仰韶文化是一个结构很复杂的考古学文化,在它的前期本来就存在着许多地方类型,到了后期分化的趋势有所加强,地方类型特征也更加突出 。根据现有资料,可把陕西渭河流域的称为半坡晚期类型,山西南部的称西王村类型,河南中西部的称秦王寨类型,河南北部和河北南部的称大司空类型,内蒙古河套地区的称海生不浪类型 。以后资料增加,也许还可以划分出新的类型 。仰韶文化的末期则有庙底沟二期等一系列地方类型,那已进入向中原龙山文化的过渡时期了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自然可以进一步提问:炎帝和黄帝族系究竟是属于某个地方类型呢,还是属于整个仰韶文化?如果是属于某个地方类型,又究竟是哪个类型?他们是同属于一个地方类型呢,还是各属于某一个地方类型?对于这样的问题,我想现在无论是关于传说资料的研究还是考古学的研究,都还难于百思特网作出确切的判断,因此暂时还是采取一点儿模糊数学态度为好 。
我想在炎黄那样的时代,社会刚刚开始分化,大部分地区还是处在氏族、部落制度之下,一个集团的人口不可能太多,活动的范围也不可能太大 。即使像黄帝那样建立了雏形的政权,还有一支很能打仗的军队,恐怕也不能真的像《五帝本纪》说的那样东至于海,南至于江,西至于空桐而北逐荤粥 。因夏朝和商朝的控制范围也还没有这么大,只有西周的版图才可相比 。我想关于黄帝所至范围的说法,恐怕就是在西周时期形成的 。
从现有的知识水平推测,炎黄初起的时候,恐怕不会超过仰韶文化的一个地方类型;以后的活动面大了,恐怕也不会超过仰韶文化的范围,更可能是比仰韶文化还小得多 。为什么以后的传说会那么广,几乎整个华夏民族都自认是炎黄的后裔,甚至许多非华夏族也愿意同炎黄拉上亲戚关系呢?我想可能有两个原因,一是炎黄族系的人逐渐向外发展,有的迁居到很远的地方,有的甚至与别的族系的人结亲,从而把有关炎黄的传说带到了四面八方,那四面八方的人中可能有一部分确实是炎黄族系的后裔 。这种人不会太多,因此这个原因应该不是主要的 。二是文化上的认同思想,进而发展为民族关系上的认同思想,我认为这是主要的原因 。
为什么在中国历史发展中文化认同和民族认同的思想一直表现得非常强烈呢?我认为这有深刻的 根源,为了追溯这个根源,还得从史前文化的发展谈起 。
中国这块地方像一个向东倾斜的摇篮,背对欧亚腹地而面朝浩瀚的太平洋,四周有高山、沙漠和海洋阻隔,在史前和文明产生初期那样的历史条件下,很难同外界保持较密切的联系 。而就全国范围来说,条件最优越的乃是黄河、长江这两大河的中下游地区,其位置适当全国的中心偏东 。至少从新石器时代开始,那里的文化发展水平一直处于领先地位,其他地方的居民要想获得先进文化的信息和帮助,就必须同这个地区的文化保持一定的关系,从而无形中发展了一种文化向心作用 。两河中下游地域仍很辽阔,各地族系不同,史前文化的特征也不相同 。据此可大致分为中原文化区、甘青文化区、山东文化区、燕辽文化区、长江中游文化区和江浙文化区等,分别同华夏、戎羌、东夷、北狄、三苗和古越族有着比较明确的关系⑥ 。到铜石并用时代,这些地区都先后表现出走向文明的迹象,因而中国文明的起源应该是多元的 。不过这些文化区之间又有各种各样的文化联系,从这个角度来说它们又是一体的 。由于中原在地理位置上处在各文化中心区的中间,易于接受周围各文化区的先进成分,在相互作用和促进下最先进入文明社会,从而成为这种多元一体结构的核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