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症疼痛|十二级疼痛等级表( 三 )


国内疼痛学科的发展已经基本实现与国际先进理念的对接 。樊碧发表示,2016 年世界疼痛学科大会上第一次设立中国专场,用以介绍国内疼痛学科的发展成果和建设经验 。
2019 年,日本厚生劳动省慢性疼痛对策事业政策研究班考察组到中日医院访问,目的就是交流了解中国疼痛学科发展现状和疼痛诊疗技术等内容 。「90 年代,我是去日本学习疼痛的,过去 10 年中反过来了,他们向中国学习 。」
这种转变得益于自 2007 年以来,疼痛科得到国家层面的重视,从获批可以单独成立科室到疼痛科医生列入职称评级,再到成为国家重点建设学科,国家层面的力推让疼痛管理和治疗的理念在国内得到从无到有的质变 。
但只有在止痛理念受到重视的医院里,癌症患者的疼痛问题才能得到规范化处理 。即使止痛意识在肿瘤科医生乃至患者和家属中逐步普及,大量的患者仍然止痛无门 。
「如果癌痛诊疗在国内更加规范的话,就不会有黑龙江的病人疼了三个月,到北京很多大医院看也看不好,最后碰运气来到我这儿 。但凡有一个环节,比如说基层的二级医院能规范止痛,他也不至于疼到这来 。」一位北京三甲医院疼痛科主任,同时也是疼痛学科内的知名专家说 。
一方面原因,来自医生缺乏重视,且用药经验不足 。
国内仍然有大量的医生对三阶梯止痛法不明就里,甚至是三级医院的一些医生也同样如此 。普遍观点认为,疼痛只是疾病的一部分 。因为长了肿瘤才产生疼痛,所有的注意力几乎都放在了生了病的脏器上 。
然而,除了中晚期癌症患者群体普遍高发之外,抗癌治疗期间也会发生癌痛 。据刘慧龙介绍,广义癌痛其实包括抗癌治疗带来的疼痛,很多都在早中期 。
比如,一些早期患者手术后会发生神经痛;放疗患者局部皮肤或者脏器的疼痛普遍存在;而使用紫杉醇类药物进行化疗的患者中,局部静脉炎、骨骼和肌肉关节疼痛十分普遍 。
另外一方面则是,患者和医生对止痛药成瘾根深蒂固的误解与恐惧——止痛药,尤其是阿片类止痛药所带来的成瘾担忧 。
这种担忧让许多中国癌症患者活在疼痛折磨之中 。也成为癌痛治疗在中国面临的最常见障碍 。
刘慧龙说:「鸦片战争给国人造成的历史记忆太过惨痛 。我 90 年代末参加工作,到现在也 20 多年了,相当一部分患者,也包括非止痛专业的医生,一听说阿片类药物,内心还有抵触 。」
癌症疼痛|十二级疼痛等级表

图片来源:站酷海洛
成瘾风险和担忧是目前使用阿片类止痛药最需直面的问题 。
樊碧发说:「成瘾性是阿片的一个属性,一定要正视它 。任何药物只要是药,它就固有毒性副作用,不可能全部把它避开 。但针对癌痛,只要规范应用,成瘾概率很低,前提是规范 。」
成瘾机制一般是当药物浓度在人体内出现连续波峰时,患者容易出现欣快感(即情绪出现病态高涨的状况),反复几次之后就会产生依赖,最终引起成瘾 。
针对这一风险,止痛治疗强调规范、合理和科学用药 。国内癌痛诊疗规范对于阿片类止痛药的用量设置了起始剂量,关于确定用量和停止用药,均强调采用渐进式的方法 。
国内治疗癌痛的阿片类止痛药中,一般都是口服缓释剂型 。一方面,可以让患者体内保持一定的药物浓度,控制疼痛,另一方面,则避免出现明显的波峰波谷情况出现 。此外,患者按时按量服药也同样重要 。
除了认为阿片类止痛药本身容易成瘾外,长期使用也会让人上瘾是另外一个担忧 。
然而,疼痛得到有效控制后,经过医生评估,止痛药可以逐渐减量直至完全停用 。伴随着癌症治疗进程,疼痛可能会减轻,此时止痛药也会慢慢减量直到停药 。
此外,国内对于精神和麻醉类药物的管理,对于预防阿片类止痛药的滥用和成瘾问题,具有强力的控制作用 。
「国内和国外有本质区别,国外一个处方可以开三个月的量,国内是 15 天,国外的阿片的药物不是癌症的也用,国内只有癌症才用,它有本质区别 。国外的滥用是因为管得太松,中国则不然 。」清华大学附属北京清华长庚医院疼痛科主任路桂军说 。
疼痛百思特网之外
为预防「药品」变「毒品」,各国针对麻醉药物和精神药物均采取特殊的管制措施 。国内对于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同样实行列管,并且要求在医院内有具备资质的专人负责相应药品的处方管理 。
在国内,阿片类止痛药几乎都在列管目录中 。国家卫生主管部门颁布的《处方管理办法》规定,对于需要长期使用麻醉或精神药品的中重度慢性癌痛患者,处方量为三天或七天 。据了解,在一些医院癌痛患者的处方量被放宽至 15 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