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的一些思考和汇报( 二 )


02
理解需求,发现需求和定义需求 。
最近在几个产品上都在持续跟“需求”打交道,还挺多思考和感悟的 。
需求分两种,显性需求和隐性需求 。
显性需求,比如我要吃饭,我要买房,我要变美……这种需求,用户会直接告诉你 。
隐性需求,比如我渴望有一块自己独处静静的地方,我需要一个充满积极、向上的环境来陪我一起同行,我其实需要一些感觉起来更有意义的事帮我打发时间……这种需求,用户不会直接告诉你,往往需要有“洞察” 。
【8月的一些思考和汇报】现在的时代,是一个每一种显性需求,用户都已经有无数解决方案了的时代 。
所以当前做产品,最好是一类显性需求上再叠加了一些独特的隐性需求 。
又或者是,你需要发现一类独特的隐性需求,想方设法把它讲清楚显性化 。
如果是后者,定义和设计一款产品的过程一定会更长,你需要在产品形态、产品对外表达和用户需求上找到某些微妙的平衡才行 。
03
昨天中午跟一个知名组织人力顾问吃饭,她从业20年,曾经是个知名猎头和人力咨询公司顾问,过去10年里帮各大公司招聘过数千名高管,拿着很贵的顾问费 。
后来因为在服务几家客户时,发现很多时候,即便她们做了很多方案,拿着很高的费用,但事实上,老板并不会听她们的,或者只会给她们很少的时间 。
她因此而开始思考“价值”——到底她能给一家公司创造什么价值,这些价值的稀缺性到底根本上源自于哪里 。
想了很久,她觉得这不是专业能力的问题,而是“信任”的问题——作为一个付费的外部顾问,她无法做到让公司老板愿意给她时间,愿意开放自己把所有问题、疑虑都向她如实奉告 。
而且她也相信,“信任”本身就是一种稀缺品,本身就意味着价值——同样的专业能力,你能够叠加组织内的强大信任,一定会让你能创造更大价值 。
再往后,她发现,最好的建立信任的方式,就是在一个创始人&CEO最低谷的时候,陪伴ta一起走过 。
她由此决定花一定时间去做早期公司的咨询和陪跑,并且一开始只收很低的费用 。
然后,过去7年里,她就这样选择了上百家公司,其中陪着一家公司一路从天使轮走到IPO,也陪着两家公司从0开始变成了独角兽 。
她因此在“组织人力”这个领域里,让自己的时间变得非常稀缺,也拥有了属于自己的绝对定价权和议价权 。
04
还是跟上面这位朋友交流,她说了两句话,我都很认同——
1)创始人最大的问题,往往在于识人和用人 。而不能识人的原因,往往在于他们见过的“优秀的人”太少,从而导致在见到一个人时,他们很难快速判断这个人到底处于什么样的水平,以及是否真的是自己所需要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