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小学生语文阅读能力 如何提高小学生语文阅读理解能力

一、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阅读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人们从事任何活动的动力 。
古代教育家孔子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
”学生有了阅读兴趣,才能从内心深处对阅读产生主动需要,我要学和要我学两种结果是有很大差别的 。
小学生的阅读兴趣直接影响着其阅读能力的提高 。
因此,教师要想方设法诱发、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 。
我在平时的教学中经常告诉学生阅读的重要性,一定要充分利用课余时间“多读书读好书好读书”,这对于我们分析课文以及考试做阅读题目都会起到很大作用;在我们班级文化的其中一块展板上我还特意制作书写了以“博览群书”为主题的板块,我想这也能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 。
任何人都喜欢听到别人对他的褒奖,更何况是小学生 。
无论是教师还是家长都要在平时多鼓励小学生阅读,调动其积极性,及时肯定小学生在阅读中的点滴进步,让学生产生浓厚的阅读兴趣,真正爱上阅读,快乐地阅读,快乐地接受自己想要学习的语文知识 。
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应该形式多样,方法灵活 。
首先,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知识水平帮学生选好读物,引导学生读好优秀的课外作品 。
选择的内容可涉及生活、历史故事、科学常识等;也可以是小说、童话、寓言,不拘一格,只要是思想内容健康,有教育性,对儿童的思想、品德、智力、情感等方面具有良好影响的文学作品,都可以推荐给学生阅读 。
同时教师要经常讲述自己或组织学生讲阅读读物后的收获和体会,激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 。
记得在我们学习五年级下册的鲁迅写的一篇课文《少年闰土》后,我们班有一个女同学就向我介绍她借来的《朝花夕拾》并建议我也读读,面对这个热心的孩子,我欣然接受了并夸奖了她 。
在回家后我仔细地读了这本书 。
当我把这本书还给这个女同学时,我们就一起交流了各自的收获,既有共同的观点又有不同的看法,总之我们师生探讨得很愉快 。
其次,小学生正处于人生的起步时期,如一株株刚破土的幼苗,渴望吮吸知识的甘露,使自己茁壮成长 。
而这“甘露”的获得,除了靠老师课堂上有限的传授外,更需要学生依靠课外阅读去采集 。
个人认为,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课内和课外知识的有机结合 。
每学一篇课文,教师都可以向学生介绍与这篇课文有相关内容的课外书,鼓励他们去更多地了解有关知识 。
例如在学到季羡林的《怀念母亲》一课时,我就向学生推荐他的文章《赋得永久的悔》由此更深刻体会到他对母亲的悔和念,同学们都十分感兴趣 。
还有在学习林海音的《冬阳童年骆驼队》时,就建议学生找来她的《城南旧事》读读,既增长了他们的知识又利于课文的学习 。
再次,教师可以通过开展如“讲故事”、“诗歌朗诵比赛”、“展评优秀的读书笔记”等生动活泼、形式多样的课外活动,有效地检查阅读情况、巩固阅读成果,教师也可视本班学生实际,适当增加一些短小精悍的阅读材料,如古诗词之类 。
让学生在阅读中享受乐趣,从而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阅读热情,调动学生的阅读积极性 。

【如何提高小学生语文阅读能力 如何提高小学生语文阅读理解能力】

二、让学生学会阅读方法 。
为提高阅读能力,学生仅有阅读兴趣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学会掌握灵活多变的、科学合理的阅读方法 。
有了好的方法才能事半功倍 。
我在平时的教学中,主要给学生介绍了以下几种方法:
1.略读法 。
这种方法就是根据学生学习或习作的需要,有选择性地阅读相关篇章或相关部分,以便学以致用 。
例如我们在学习毛泽东写的《为人民服务》一课时,我首先让学生快速阅读课后的资料袋内容,了解张思德的事迹,为学习本文打下基础 。
2.精读法 。
精读法就是对文章中的某些重点内容集中精力,逐字逐句精思熟读的阅读方法 。
它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最主要最基本的手段 。
对语言流畅,情节生动的文章,教师可以这些文章为依据指导学生精读,要求学生全身心投入,调动多种感官,做到口到、眼到、心到、手到,边读、边想、边批注,逐渐养成认真读书的好习惯 。
在平时的教学中,我经常告诉学生读课文时一定要真正走进文本,与文本进行交流对话,这样才会得到最真切最深刻的体会 。
在我们学习《买火柴的小女孩》一课时,我就指导学生对小女孩擦然火柴的部分进行细读,细品,从小女孩的幻想中感受到小女孩对美好生活的渴望,以及现实生活的残酷痛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