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小学生语文阅读能力 如何提高小学生语文阅读理解能力( 二 )


由此唤起孩子们对卖火柴的小女孩深深的同情,对当时的黑暗社会强烈的愤懑 。
3.默读法 。
默读法就是对所读的文章不发音地快速地读 。
这就要求学生在快速的浏览中,要集中注意力,作出快速的信息处理和消化 。
默读法能用最少的时间获取较多的信息 。
这种方法我一般是在学习篇幅较长的略读课文时,或在第一遍感知课文内容时建议学生采用 。
例如在学习课文《鲁宾逊漂流记》时,由于文章分两部分组成,内容又特长,就让学生默读以便快速了解大意,感受人物特点,从中也受到教育 。
4.摘抄评价法 。
这种阅读法就是在阅读过程中根据自己的需要将最优美的词、优美的句和段摘录下来,或对阅读的重点、难点部分划记号,作注释,写评语 。
平时要求学生不拿笔不读书,不动笔不读书,写划的同时就留下了思考的痕迹 。
另外,还可以在报刊杂志上,将其中好的文章剪裁下来,粘贴到自己的读书笔记中 。
我在平时的教学中,每学完一篇课文,就给学生勾画一些重点的、精彩的句段作为课堂作业和家庭作业抄在本子上,在早读时仔细品读,在日积月累中既提高了阅读能力又丰富了写作素材 。
5.写读书笔记 。
教师要鼓励学生阅读课外书籍后,经常写日记或读后感 。
用日记或读后感的形式对文章的内容发表自己的见解、想法,并在课外阅读活动课上进行交流 。
这样学生的读、写、听、说紧密结合,阅读能力就能很快地得到提高 。
每年的寒暑假我都要求学生到书店读一些课外书以增加阅读量丰富知识并写两到三篇读后感做为假期作业 。
三、努力为学生创设良好的阅读条件 。
为了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教师要努力为学生创造阅读条件,利用各种机会,加强对学生的阅读指导,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组织学生进行阅读交流 。
1、充分利用学校的图书室 。
图书室是学生阅读的主要来源,有了图书室我们就可以组织学生上课外阅读指导课,这样让学生感受到图书室是一个学习的乐园,是遨游知识的的好场所 。
受条件限制我们学校把每周二定为图书室开放日,只能由老师帮助借阅,于是每到周二无论多忙我都会抽时间帮助学生借书以满足他们对知识的需求,每当看到孩子们拿到了书如获至宝一样欣喜若狂、爱不释手时,我也感到无比欣慰 。
2、班级办图书角 。
为了弥补学生书源的不足,在实践中,开学时我动员学生把个人的图书暂时存放在班里的图书架上,学期结束时再归还给个人,新学期开始再更换新书 。
平时由班干部轮流负责管理,组织学生借阅 。
图书架设在教室一角,课间课余随时借还,十分方便 。
为了介绍图书,就采用组织学生举办图书展览的方法,把被介绍的图书陈列出来,同时展出学生整理编写的宣传图书的资料 。
资料包括图书内容提要,作者简介,时代背景等,这样就为学生创造了良好的阅读条件 。
3、家庭配合创设阅读条件 。
教师要和家长多沟通,让家长了解课外阅读对学生的阅读能力的提高具有的重要性 。
根据教学的需要,及时向学生推荐合适的读物或文章,并让学生家长监督学生在课外认真阅读 。
家、校结合共同努力让学生阅读水平上一个新台阶 。
现在的家庭多为独生子女家庭,家长都比较重视对孩子的教育,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之心切 。
所以他们会很支持老师的做法,会全力配合老师的工作 。
这就为孩子能力的培养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
四、鼓励学生大量阅读,培养语感
重视语言的积累从而生成语感是语文教学的核心 。
吕叔湘先生也指出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语感能力 。
要形成良好的语感,除了教师点拨、讲解、解惑外,主要靠学生自己的情感体验和丰富的积累,只有“厚积”才能“薄发” 。
平时教师应给学生创设展示“才华”的机会,在教学中我就经常开展“词句接力比赛”“美文欣赏会”“朗读擂台赛”等丰富有趣的活动;还在学习园地中开辟“读书”专栏,交流精词妙句、百科知识摘抄等;还让学生走向社会,留心生活,开展“广告集锦”收集活动,为学生的语言积累找到更多更有效的途径 。
朗读是语文教学的主旋律 。
张田若先生说:“阅读教学,第一是读,第二是读,第三还是读 。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充分挖掘学生朗读的巨大潜能,热情地组织学生进行各种形式的朗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