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小学生语文阅读能力 如何提高小学生语文阅读理解能力( 三 )


在教学中我最常用的朗读形式是齐读、抽生示范读、男女生分读等等,这要根据课堂和课文情况而选择 。
学生在朗读的训练中,不但使自己的口头语言表达得更规范,还能把朗读“内化”并“运用”变成自己的语言,从而增强学生的语言感受能力,深化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 。
如读到《中华少年》这首诗中描写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及灿烂的历史文化时,同学们充满了激情与自豪,而读到后面中华母亲所承受的千灾百难时他们又低沉悲痛起来,他们读得很投入感情很到位,充分表达出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
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说:“激昂处还他个激昂,委婉处还他个委婉 。

在教学中,教师要想办法让学生多读,利用课内、课外时间大量阅读,经过反复的朗读训练,学生的语言会不断规范,不断丰富,不断生动,学生就能在自己的感情朗读中,把对所读材料的理解转化为自己的个性化语言,从而也促进了表达能力的提高 。
五、读练结合,培养能力
阅读能力的提高既要靠大量的读,也要靠足够的练,练习的方式应该多种多样 。
比如在教《将相和》一文时,可以让学生在读课文后,说出文章大意,特别是学习“负荆请罪”这个小故事时,可以让学生回忆在家或者学校中做错事后承认错误时的心情,鼓励学生边想边说,并写出来 。
既从中体会到廉颇将军勇于认错和热爱祖国的伟大品格,又有感而发提高了写作能力,达到了学以致用 。
在学习课文时,要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把握课文重点,突破难点,以至透彻 。
比如在教《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一文时,可让学生在精读,深入理解文章内容后,在读书交流的同时设置填写表格,表格内容按人物、发现现象、不断发问、找到真理几项列出,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写出来,再进行汇报 。
这种教学方法有利于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有利于培养他们的表达能力 。
在阅读教学中还可以让听、说、读、写贯穿全课堂,进行适时适量的练习 。
如在学习《卖火柴的小女孩》和《凡卡》一文后,为了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课文,就让学生说说从中体会到些什么,并写几句话分别赠给这两位小主人公 。
这样趁热打铁,在学生还深深沉浸在对主人公的同情对当时社会的愤恨时,他们心中会有太多的话想说,太多的情想抒,以此既锻炼了体会作品中人物思想感情的能力,也培养了其概括能力 。
结语
阅读能力是学生语文能力的重要体现,是现代语文教学的重要目标,而小学阶段是学生良好习惯养成和各项能力培养的重要阶段,我们要持之以恒,循序渐进,扎实基础,稳抓常抓不懈,让每个孩子都爱上阅读,使小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不断提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