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最好的班主任读后感 怎么写?( 五 )


李老师最高明之处就在于:不用任何批评的言辞 , 却收到比批评更好的效果 。就像这本书 , 李老师从头至尾没有对我们的同行有半个字的批评 , 更没有一句话的说教 , 但对我心灵的震撼却如此的强烈 , 我迫不急待、认真仔细地反省自己在工作中的种种错误 , 我为什么会如此自觉的反省自己呢?因为他详细书写了自己的做法 , 在我们认同了他的正确做法之后自然就能够反省自己的不足了 。在教育学生的时候我们则往往相反:总是一味的让学生认同我们的观点 , 总是简单的说教 , 一味的训斥 , 即便学生有了一定的改变 , 也是不得已的`改变 , 也是为了“变”给我们看的 , 而不是一种心灵需求 。
李老师的做法则是从不把自己的想法强加给学生 , 让学生从心理认同后自觉改变 , 这种看似“不强求”却比“强求”效果好得多 。书中提到一个住校生因为不适应而向他请假 , 要求每周回一次家的事 , 智慧的李老师就处理得非常好 , 他正是用非批评的方式达到了比批评更好的效果 。在平时教育学生的时候 , 我们缺少的正是这种正面的引导 , 一味的强调学生诸多的不好不如让他认同怎样才是好 。有了这种认同 , 孩子就有了自我反思的欲望和向好的方向发展的行动了 。这一点 , 我们真的应该向李老师学习 , 让我们的教育真的是“随风潜入夜 , 润物细无声 。”
“用真诚铺设一条通往孩子心灵的道路 , ”这一点也是和李老师比起来我们所欠缺的 。读了李老师的书我想起了多年前我教的一个叫宋立星的学生 , 他对我就像黄雅鞠起初对李老师一样是充满了敌意的 , 而我恰恰没有铺设好这条心灵之路 , 最后我们几乎到了水火不相容的地步 , 当时我想:“我都是为了你好 , 你怎么就不明白呢?”我忘了最重要的一点 , 当别人感觉不到你对他的“好”时 , 你的这种“好”还有任何意义吗?而往往这时你对他越“好” , 效果就越坏 。当年就因为我和这个孩子之间没有铺好这条心灵的路 , 所以我对他的教育可以说失败了 。
李老师对待黄雅鞠这样棘手的学生却是是充满了智慧的 , 而我们则缺少了这种智慧 。我始终记得李老师的这几句话:“不能说一个学生被老师转化了 , 才能算是教育的成功 , 否则就失败 。教育的成功也许就在这不知不觉中 , 对于一个教师来说这更是一种幸福 。”教育学生不能只看短期的效果 , 我们平时这则常常追求“短时高效” , 这是一种不合实际的期盼 。的确 , 正向李老师说的那样 , 教育应该“不知不觉”的 , 正所谓:“问渠那得清如许 , 为有源头活水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