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族诗词特点 描写蒙古族的诗句( 三 )
腰带是蒙古族服饰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般多用棉布、绸缎制成,长三四米不等 。色彩多与袍子的颜色相协调 。扎腰带既能防风抗寒,骑马持缰时又能保持腰肋骨的稳定垂直,而且还是一种漂亮的装饰 。男子扎腰带时,多把袍子向上提,束得很短,骑乘方便,又显得精悍潇洒 。腰带上还要挂上"三不离身"的蒙古刀、火镰和烟荷包 。女子则相反,扎腰带时要将袍子向下拉展,以显示出娇美的身段 。鄂尔多斯等地区扎腰带还有一定的讲究和规矩,未婚女子扎腰带,并在身后留出穗头,一旦出嫁,便成"布斯贵浑"(蒙古语,意为"不扎腰带的人"),代替腰带的是紧身的坎肩,以此来区分未婚姑娘和已婚妇女 。
蒙古人爱穿靴子,蒙古靴分布靴和皮靴两种 。布靴多用厚布或帆布制成,穿起来柔软、轻便 。皮靴多用牛皮、马皮或驴皮制成,结实耐用,防水抗寒性能好 。其式样大体分靴尖上卷、半卷和平底不卷的三种,分别适宜在沙漠、干旱草原和湿润草原上行走 。蒙古靴做工精细考究,靴帮、靴靿上多绣制或剪贴有精美的花纹图案 。
三、移动的住房--蒙古包
蒙古人爱唱歌,衣食住行都有歌 。东蒙草原上流传着这样一首描绘蒙古族传统房屋——蒙古包的民歌:
因为仿造蓝天的样子,
才是圆圆的包顶;
因为仿造白云的颜色,
才用羊毛毡制成 。
这就是穹庐——
我们蒙古人的家庭 。
因为模拟苍天的形体,
天窗才是太阳的象征;
因为模拟天体的星座,
吊灯才是月亮的圆形 。
这就是穹庐——
我们蒙古人的家庭 。
逐水草而居是游牧民族古老的生活方式,蒙古包是游牧生活的产物 。这首歌形象、生动地描绘了蒙古包形状、颜色的由来 。直到今天,牧区的夏营地上仍然传唱着这首悠扬的古歌 。
"蒙古包"是满族对蒙古族牧民住房的称呼,始于清代 。"包",满语是"家"、"屋"的意思 。在此之前的古代称蒙古包为"穹庐"、"毡帐"或"毡包"等 。
蒙古包呈圆形,有大有小,但其基本构造都是一样的,由网状编壁"哈那"、条木楞子"乌尼"、圆形天窗和门等构成,外面蒙上毡子,再用鬃毛绳子勒紧即可 。蒙古包规格的大小,是由每顶包所用编壁(一般高一米五六,长2米多)的数量来决定的,如4扇、6扇、8扇、10扇、12扇、18扇、24扇等等 。普通牧民一般多住6至8扇编壁的 。蒙古包的架设很简单,一般是先选好地形,铺好地盘,然后竖立包门、支架编壁、系内围带、支撑木圆顶、安插椽子、铺盖内层毡、围编壁毡、蒙包顶衬毡、覆盖包顶套毡、系外围腰带、挂天窗帘、围编壁底部围毡,最后用毛绳勒紧系牢即可 。
蒙古包的门一般朝向东南方向 。包内中央为炊饮和取暖用的炉灶,烟筒从天窗伸出 。炉灶的周围铺牛皮、毛毡或地毯 。正面和西侧为长辈的起居处,东面为晚辈的起居处 。周围摆设的家具主要有木质的碗柜、板柜、板箱、方桌等,其特点是小、低,占地少,搬挪方便,不易损坏 。蒙古包看起来外形很小,但包内使用面积却很大 。而且室内空气流通(除天窗外,编壁墙底部还有一层围毡,夏天可掀开通风,冬天放下保暖),采光条件好,冬暖夏凉,不怕风吹雨打 。
蒙古包的最大优点就是拆装容易,搬迁简便 。搭建时将哈那拉开便成圆形的围墙,折卸时将哈那折叠合回体积便缩小,又能当牛、马车的车板 。一顶蒙古包只需要两峰骆驼或一辆勒勒车就可以运走,两三个小时就能搭盖起来,非常适合于经常移场放牧的游牧民居住和使用 。
近年来,蒙古包的结构、材料等又有新的发展 。有些地区出现了钢架结构的蒙古包,包的前后加开了窗户,使采光和通风性能更好 。室内还增加了床、电视机、收音机等各种现代生活用品 。蒙古族古老的建筑艺术又焕发出了新的青春 。
四、白色食品
蒙古族的传统饮食以奶食、肉食为主,粮食为辅 。现在生活条件改善了,饮食结构也有了相应的变化,粮食、蔬菜的比例大为增加 。牧区中奶食、肉食和粮食已近三分天下 。半农半牧区以粮为主,肉乳为辅,农业区中肉乳所占的比例更小 。
奶食品,蒙古语称"查干伊德",汉语的意思就是"白色的食品" 。是用马、牛、羊和骆驼的天然纯奶制成的,品种繁多,味道鲜美,营养丰富 。是蒙古族食品中的上品,曾被称为"百食之长",无论居家餐饮、宴宾待客,还是敬奉祖先神灵,都是不可缺少的 。因地区不同,其品种和制作方法也不尽相同 。主要有奶皮子、奶油、奶酪、奶豆腐等 。
- 人到中年,读懂这四首诗词,你就活明白了
- 春节|描写春节的诗句,有关春节的诗句诗词
- 诗词大赛活动策划书怎么写?
- 古诗词大赛主持人开场白怎么写?
- 古诗词大赛主持人开场白格式怎么样?
- 新时代班级管理的特点心得体会怎么写?
- 诵读古诗词的心得怎么写?
- 毕业留言古诗词范文有没有?
- 清明节诗词策划书范文有没有?
- 形容展望未来的诗词写法怎么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