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族诗词特点 描写蒙古族的诗句( 五 )
蒙古族的传统交通运输工具主要有役畜和车辆两种 。役畜以马和骆驼为主,车辆为勒勒车 。
蒙古人从小就在马背上长大,正如蒙古族谚语所说的那样:歌是翅膀,马是伴当 。无论外出放牧、搬迁转场、还是传递信息、探亲访友,甚至婚嫁等等,都要骑马去完成 。马在他们的生产和生活中占有着极为重要的地位 。他们也因此与马结下了特殊的感情,他们十分爱马,甚至视马为珍宝 。在他们的心目中,马是很神圣的动物 。他们崇尚马,以马喻人,留下了许多赞美马的诗词名句、谚语等 。给马的命名也充满了赞赏之辞,如追风马、流云马、白龙马、青龙马、千里马等 。由于爱马,草原上还形成了一些关于马的节日,如马奶节、打马鬃节等 。
骆驼,性情温顺,易驯服,耐饥渴,耐寒暑,善跋涉,能负重 。既产乳、肉、绒毛,又可役用,一身兼有四种用途,是其它家畜所不及的 。内蒙古西部地区骆驼很多,蒙古语称它为"特莫",是牧民们不可缺少的交通运输工具 。可骑乘、可载货 。它身高二三米,腿很长,迈一步可达一米多远,能日行一二百华里 。长途跋涉经久不衰,而且负重力相当大 。能载二百公斤货物,相当于一匹骏马和两头犍牛的负重量 。自古就有"沙漠之舟"的美誉,是沙漠地区的货运主力 。今天,虽然有了飞机、火车、汽车等现代化交通运输工具,但骆驼仍不失它的特殊使命 。在内蒙古西部的库布其、毛乌素等沙漠地带,一队队骆驼常常在这里负重远行,阵阵驼铃不时从沙漠中传出 。勘探队考查沙漠,治沙队绿化沙漠,旅游队遨游沙漠,只有那傲视沙漠的骆驼才是他们忠贞不渝的伙伴 。
勒勒车,古称"辘轳车"、"罗罗车"、"牛牛车"等,是北方草原上的古老交通运输工具 。这种车车身小,但双轮高大,直径一般均在一米五六左右 。可完全用桦木或榆木制成,不用铁件,结构简单,易于制造和修理 。整个车一般分下脚和上脚两部分 。下脚由车轮、车辐、车轴组成 。车轮的制造一般是先用硬木削刻12付车辋,将12付车辋连结固定在一起便形成圆形车轮,支撑车轮的车辐条一般有36根左右 。上脚由两根车辕和10条车撑构成 。车辕长约4米左右,中间用10条车撑固定即可 。一辆勒勒自重约一百斤左右,可载货五六百斤至千余斤 。
勒勒车轻便宜驾,适宜在草原、雪地、沼泽、沙滩上行走,可用来拉米、牛奶,搬运蒙古包和柴草等货物 。行驶时可一辆辆排成长长的车队,首尾相连,如草原列车般行进在广袤的草原上,一个妇女或儿童即可驾驶七八辆至数十辆,承担全部家当的运输任务 。
除普通勒勒车外,蒙古族地区还有一些特制的、专用的勒勒车 。如围有车棚、供人乘坐的"轿车";安装有木柜,用以贮藏粮食、肉食的"库房车";装有木槽、牛皮袋或铁桶等盛水工具的"水车"等等 。
近些年来,逐渐富裕起来的广大蒙古族人民,已不满足于使用这些传统的交通运输工具,许多家庭都购买了摩托车、拖拉机、汽车等现代化交通工具,生产生活更加方便、快捷,更加丰富多彩 。
七、"那达慕"与"男儿三艺"
"那达慕",蒙古语音译,意为"娱乐"、"游艺",是蒙古族传统的节日性群众集会,起源于十三世纪初 。那时候,蒙古族的头领们每当举行大"忽力勒台"(大聚会)时,除了制定法规,任免官员,进行奖惩外,还要举行规模较大的"那达慕" 。当时,那达慕的主要内容就是进行摔跤、赛马、射箭比赛 。清代以后,那达慕一般以盟、旗或苏木为单位,半年或一二年举行一次,对三项竞技的优胜者奖给马、骆驼、羊和砖茶、绸缎等物 。解放后,其内容和形式有了很大变化,除了进行被称为"男儿三艺"的摔跤、赛马、射箭等传统体育比赛外,还增加了文艺演出、放映电影、物资交流等许多新内容,使这一传统的民族盛会,更加喜庆、吉祥、欢乐而富于实效 。现在的那达慕多在金风送爽、牛羊肥壮的夏秋季节举行,一般进行3至7天 。每逢此时,牧民们穿着崭新的民族服装,骑着马,赶着勒勒车,带着蒙古包、各种肉乳食品,从四面八方汇集而来 。在绿茵草地上搭起毡帐,熬茶煮肉 。整个草原炊烟袅袅,人欢马叫,沉浸在一片欢乐的气氛之中 。
"男儿三艺"的摔跤、赛马、射箭,自古即是男子汉们必备的本领,也是衡量他们有无本事的标志 。这些活动不需要专门的场地、特殊的器材和固定的人数,随时随地都可进行 。因此,不仅是那达慕大会的主要内容,劳动之余或婚礼、节日等喜庆时刻,民间也经常开展 。
- 人到中年,读懂这四首诗词,你就活明白了
- 春节|描写春节的诗句,有关春节的诗句诗词
- 诗词大赛活动策划书怎么写?
- 古诗词大赛主持人开场白怎么写?
- 古诗词大赛主持人开场白格式怎么样?
- 新时代班级管理的特点心得体会怎么写?
- 诵读古诗词的心得怎么写?
- 毕业留言古诗词范文有没有?
- 清明节诗词策划书范文有没有?
- 形容展望未来的诗词写法怎么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