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诗词加赏析 苏轼所有词以及翻译和赏析( 二 )


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⑥
【注释】
①大曲《水调歌》的首段,故曰“歌头” 。双调,九十五字,平韵 。②丙辰:熙宁九年(1076) 。苏辙字子由 。③李白《把酒问天》:“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 。” ④牛僧孺《周秦行纪》:“共道人间惆怅事,不知今夕是何年 。” ⑤司马光《温公诗话》记石曼卿诗:“月如无恨月长圆 。”⑦婵娟:月色美好 。
【品评】
赏月诗词往往清逸孤寒,东坡这首词直如缥缈于云端,掩映于清辉之间 。抒酒问月,有李太白酒仙遗风,一片奇趣横生 。
明月皎皎照彻天上人间,天上是孤寒一片,人间是相思无眠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圆缺,此事古难全”,已是豁达,但“但愿人长久,千里其婵娟”更至乐观诚挚,种种感情交融于月光之下,顿成千古绝唱 。胡仔评道:“中秋词自东坡《水调歌头》出,余词尽废 。”
上片望月,既怀逸兴壮思,高接混茫,而又脚踏实地,自具雅量高致 。开头四句接连问月问年,一似屈原《天问》,起得奇逸 。唐人称李白为“谪仙”,黄庭坚则称苏轼与李白为“两谪仙”,苏轼自已也设想前生是月中人,因而起“乘风归去”之想 。但天上和人间,幻想和现实,出世和入世,两方面同时吸引着他 。相比之下,他还是立足现实,热恋人世,觉得有兄弟亲朋的人间生活来得温暖亲切 。月下起舞,光影清绝的人生境界胜似月地云阶、广寒清虚的天上宫阙 。虽在尘凡而胸次超旷,一片光明 。
下片怀人 。人生并非没有憾事,悲欢离合即为其一 。苏轼兄弟情谊甚笃 。他与苏辙熙宁四年(1071)颍州分别后已有六年不见了 。苏轼原任杭州通判,因苏辙在济南掌书记,特地请求北徙 。到了密州还是无缘相会 。“咫尺天不相见,实与千里同,人生无离别,谁知恩爱重”(颍州初别子由),但苏轼认为,人有悲欢离合同月有阴晴圆缺一样,两者都是自然常理,无须伤感 。终于以理遣情,从共同赏月中互致慰籍,离别这个人生憾事就从友爱的感情中得到了补偿 。人生不求长聚,两心相照,明月与共,未尝不是一个美好的境界 。
这首词上片执着人生,下片善处人生,表现了苏轼热爱生活、情怀旷达的一面 。词中境界高洁,说理通达,情味深厚,并出以潇洒之笔,一片神行,不假雕琢,卷舒自如,因此九百年来传诵不衰 。“中秋词自东坡《水调歌头》一出,余词尽废”,(胡仔《苕溪渔隐业话后集》卷三九) 。吴潜《霜天晓角》:“且唱东坡《水调》,清露下,满襟雪 。”《水浒传》第三十回写八月十五“可唱个中秋对月对景的曲儿”,唱的就是这“一支东坡学士中秋《水调歌》 。”可见宋元时传唱之盛 。
念奴娇①
赤壁怀古②
【宋】苏轼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
乱石崩云,惊涛裂岸,卷起千堆雪 。③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
遥想公瑾当年,④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⑤羽扇纶巾,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 。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间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⑥
【注释】
①又名《百字令》 。双调,一百字,仄韵,多用入声 。②周瑜破曹操的赤壁在今湖北浦圻县,苏轼所游为黄州赤壁,一名赤鼻矶 。③千堆雪:流花千叠 。④周瑜二十四岁为东吴中郎将,人称周郎 。小乔为乔玄次女,其嫁周瑜在建安三年,为赤壁之战十年前事 。⑤“笑应我多情早生华发”的倒装 。⑥酹:以酒洒地,用以敬月 。
【品评】
这首词是元丰五年(1082)七月苏轼谪居黄州时作 。上片咏赤壁,下片怀周瑜,最后以自身感慨作结 。起笔高唱入云,气势足与“黄河之水天上来”相侔,而且词境壮阔,在空间上与时间上都得到极度拓展 。江山、历史、人物一齐涌出,以万古心胸引出怀古思绪 。接着借“人道是”疑似之言,把江边故垒和周郎赤壁挂上了钩 。
“乱石崩云” 三句正面写赤壁景色,惊心骇目 。陆游《入蜀记》说赤鼻矶“亦茆冈尔,略无草木” 。范成大《吴船录》亦云:“赤壁,小赤土山也,未见所谓‘乱石穿空’及‘蒙茸峻岩’之境,东坡词赋微夸焉 。”词中把眼前的乱山大江写得雄奇险峻,渲染出古战场的气氛和声势 。对于周瑜,苏轼特别激赏他少年功名,英气勃勃 。“小乔初嫁”看似闲笔,而且小乔初嫁周瑜在建安三年,远在赤壁之战前十年 。特意插入这一句,更显得周瑜少年英俊,春风得意 。词也因此豪放而不失风情,刚中有柔,与篇首“风流人物”相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