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因斯坦的老板》的读后感大全( 五 )


需要注意的问题就是,人才竞争不仅仅包括引才竞争,而且还要为人才发展创造良好环境,让诸多优秀人才聚集产生合力而不是滋生内耗、引发矛盾 。弗莱克斯纳创建和领导IAS的案例,极具参照价值 。
为什么领导天才的人通常不是天才?
美国佛罗里达大学医疗保健系统的医学主席罗伯特·赫罗马斯所著的《爱因斯坦的老板》一书中,深入分析了弗莱克斯纳创建和领导IAS的案例,从中发掘了成功经验以及令人惋惜的教训 。
由诸多专家型人才甚至天才组成的组织,在选任领导时的常见误区是,选拔知名度最高、学术贡献最大的成员 。
《爱因斯坦的老板》书中指出,“天才不能很好地领导天才” 。这当然不是个绝对结论,比尔·盖茨、埃隆·马斯克不仅是杰出的技术天才,而且也能发挥出很高水平的领导力 。但通常情况下,天才确实不善于驾驭、引导和组织其他天才,因为在科学研究等方面杰出的他们(她们)比较善于将精力聚焦于自己的智力上,经常心无旁骛地思考自己的项目,倾向于忽略他们不知道的事情,这就限制了他们的决策能力 。如果科学、技术等方面的天才,出于强烈的责任心要履行领导、管理方面的责任,这就必须先行限制自己在研究方面的精力和思考投入 。
威廉·肖克利在1956年获得诺贝尔奖,随后创建了著名的肖克利半导体实验室,但在日常管理中,却独断专行,让自己招募的几十名高水平的青年技术天才都痛苦不堪 。这也促成了技术史上著名的“八仙童叛逃事件”(八名最优秀的工程师从肖克利实验室离职,创建了仙童半导体公司) 。
优秀的科学、技术人才很可能是专注于自我的人,这就使得他们(她们)难以拥有对整个组织的视角,从而很难避免决策偏差 。因此,领导专家型人才组成的组织,就要求领导者能够具备很强的驾驭能力,在不孤立组织内人才的情况下为之提供独立思考的空间、为之搭建彼此合作的桥梁 。
十条法则
这本书提出了领导天才的十条法则——当弗莱克斯纳无意间遵循了这些法则的时候,他就能够很好的服务和推动天才团队的行进;反之,在这些法则被突破、忽略、践踏时,弗莱克斯纳本人就成为天才科学家们研究创新的障碍 。
第一条法则是“镜子不会说谎” 。领导专家型人才组成的组织,领导者要承认自己不是天才,或者说在履行管理、领导责任时要暂时忘记自己的人才身份,要毫不留情的聚焦于自己的领导和管理能力,保持足够的谦逊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一些本身就是杰出人才的领导者,正是因为对自己的技术成就意得志满,所以在履行管理和领导责任时会显得轻率、想当然,仅仅根据个人经历和经验下结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