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种写作手法及其作用( 二 )


以设问开篇 , 点明题旨 , 领起下面分层次地叙述三国人物的英雄业绩 。
反问:用疑问的形式表达确定的意思 。用来加强语气 , 表达强烈感情 。
“江东弟子今虽在 , 肯为君王卷土来?”(王安石《叠题乌江亭》)
使用反问句式 , 语气冷峻 , 强调了历史之必然 。
起兴:兴是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 , 
“锦瑟无端五十弦 , 一弦一柱思华年”( 李商隐的《锦瑟》)
首联用瑟这种乐器起兴 , 由此而思及“华年” 。
写作手法概述(三)
表现手法:
用典:用典有用事和引用前人诗句两种 。用事是借用历史故事来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 , 包括对现实生活中某些问题的立场和态度、个人的意绪和愿望等等 , 属于借古抒怀 。
引用或化用前人诗句目的是加深诗词中的意境 , 促使人联想而寻意于言外 。
“想当年 , 金戈铁马 , 气吞万里如虎”(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过春风十里 , 尽荠麦青青”(姜夔《扬州慢》)
这首词除了回顾作者43年前南下经历一层外 , 全是用事 。“想当年 , 金戈铁马 , 气吞万里如虎”写的是刘裕当年北伐抗敌的英雄气概 。作者借赞扬刘裕 , 讽刺南宋王朝主和派屈辱求和的无耻行径 , 表现出作者抗金的主张和恢复中原的决心 。
“春风十里”引用杜牧的诗句 , 表现往日扬州十里长街的繁荣景况 , 是虚写;“尽荠麦青青” , 写词人今日所见的凄凉情形 , 是实写 。这两幅对比鲜明的图景寄寓着词人昔盛今衰的感慨 。
联想:由一事物联系到与之有关的另一事物 , 或把事物中类似的特点联系起来造成一个典型 。
“碧玉妆成一树高 , 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 , 二月春风似剪刀 。”(贺知章《咏柳》)
诗人由柳枝的纷披下垂、婀娜多姿联想到翠绿的丝带 , 运用巧妙的比喻 , 塑造出一个别具浪漫色彩的新颖形象 , 一改杨柳抒离情的象征义 。
想象:人们在已有材料和观念基础上 , 经过联想、推断、分析、综合 , 创造出新的观念的思维过程 。
“湖光秋月两相和 , 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色 , 白银盘里一青螺 。”(刘禹锡的《望洞庭》)
这首诗选择了月夜遥望的角度 , 通过极富想象力的描写 , 将洞庭的湖光山色别出心裁地再现于纸上 。
虚实结合:是指现实的景、事与想象的景、事互相映衬 , 交织一起表达同一样的情感 。
寒蝉凄切 , 对长亭晚 , 骤雨初歇 。都门帐饮无绪 , 留恋处兰舟催发 。执手相看泪眼 , 竟无语凝咽 。……(柳永《雨霖铃》)
上片除“念去去千里烟波 , 暮霭沉沉楚天阔”外 , 写的都是眼前实景实事实情 , 写词人和心爱的人不忍分别又不得不别的心情 , 是实写;下片写对别后生活的设想 , 是虚写 , 着意描绘词人孤独寂寞的心情 。虚实结合 , 淋漓尽致写出了离别的依依不舍 。
衬托: 或烘托:指的是以乙托甲 , 使甲的特点或特质更加突出 。有正衬和反衬两种 。
“大江东去 , 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 , 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今夜鄜州月 , 闺中只独看 。遥怜小儿女 , 未解亿长安 。香雾云鬟湿 , 清辉玉臂寒 。何时倚虚幌 , 双照泪痕干 。(杜甫《月夜》)
这首词要塑造的人物形象是周瑜 , 却从“千古风流人物”写起 , 由此引出赤壁之战时的“多少豪杰” , 最后才集中为周瑜一人 , 突出了周瑜在作者心中的主要地位 。
颔联、颈联写妻子的美丽 , 反衬诗人惆怅痛苦的心情 。
渲染:对环境、景物作多方面的描写形容 , 以突出形象 , 加强艺术效果 。
“风急天高猿啸哀 , 渚清沙白鸟飞回” , (杜甫《登高》)

【各种写作手法及其作用】

首联俯仰所见所闻 , 一连出现六个特写镜头 , 渲染秋江景物的特点 。
象征: 通过特定的、容易引起联想的具体形象 , 表现与之相似或相近特点的概念、思想和感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