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岁寒三友的古诗词( 七 )


7.三顾频烦天下计;
一番晤对古今情 。
董必武同志撰书 。
上联摘录杜甫《蜀相》诗原句,意思是刘备曾三次拜访诸葛亮于隆中(今湖北襄阳),不辞辛劳地向他请教平治天下的大计 。诸葛亮提出的策略具见于《隆中对》,主要是分析天下大势,先取荆州、益州、安抚南方,内修政治,外联东吴,北伐曹魏,统一全国 。
下联是作者赞美他们这番晤对,纵论古今大势,结下了深厚的情谊,奠定了以后事业的基础,古今传为美谈 。
8.志见出师表;
好为梁父吟 。
郭沫若同志撰书 。
《出师表》是诸葛亮统军伐魏时上给蜀汉后主刘禅的奏章,他平生的志向抱负都体现在里面 。《梁父吟》是一种古乐府曲调,并非如有些书所说全属葬歌类 。诸葛亮在隆中时,喜爱吟诵这支歌曲,以抒发他忧国忧民的怀抱 。传说他曾写过一首《梁父吟》的歌词,里面有感慨不平的意思 。
9.两表酬三顾;
一对足千秋 。
近人游俊撰书 。
上联是说诸葛亮的两个《出师表》酬答了刘备三顾茅庐的情谊,因为里面提出了用人唯贤,赏罚严明的治国方针,体现了竭智尽忠兴复汉室的愿望,及“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 。
下联是说诸葛亮的《隆中对》足以流传千秋万世而不朽,因为里面提出了蜀汉建国治国的整个方针策略 。
10.诸葛大名垂宇宙;
宗臣遗像肃清高 。
今人沈尹默摘句并书 。
这副联语摘自杜甫《咏怀古迹五首》之五 。上句赞扬诸葛亮的大名长垂宇宙而不朽(古说上下四方曰宇,往古来今曰宙),下句颂美诸葛亮是国家元老重臣,遗像端肃清高,令人十分敬仰 。
11.伯仲之间见伊吕;
指挥若定失萧曹 。
今人冯灌父摘句并书 。
这副联语从杜甫《咏怀古迹五首》之五摘来,意思是诸葛亮经邦济国的政治军事才能,比商初名相伊尹、周初名相吕望,只在伯仲兄弟之间,不相上下 。伊尹辅佐成汤、太甲两代,吕望辅佐文王、武王两代,勋劳特著,诸葛亮辅佐刘备、刘禅两代,情况亦极相似 。至于说到老谋深算,指挥如定,则比汉初相继为相的名臣肖何、曹参,更高一着 。
12.成大事以小心,一生谨慎;
仰风流于遗迹,万古清高 。
近人冯玉祥撰书 。
上联是说成就大业必须兢兢业业,谨慎从事,诸葛亮一生可为典范 。
下联是说今日晋谒武侯祠,瞻仰武侯风采,感到真如杜甫《咏怀古迹五首》之五所说:“宗臣遗像肃清高”,“万古云霄一羽毛” 。诸葛武侯的丰功伟绩,高风亮节,是足以流传万古的 。
13.亲贤臣,国乃兴,当年三顾频烦,始延得汉家正统;
济大事,人为本,今日四方靡骋,愿佑兹蜀部遗黎 。
清人冯煦撰,今人郝谦补书 。
上联用诸葛亮《出师表》“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及杜甫《蜀相》诗“三顾频烦天下计”语意,说刘备能三顾茅庐,重用诸葛亮这样才德兼备的贤臣,始得创建蜀汉,延续了刘邦创业,刘秀中兴的刘氏王朝的正统 。
下联本刘备“夫济大事必以人为本”语意,说人民才是一切事业得以成就的根本,今日四方多难,愿能
保佑四川人民得享安宁的生活 。“四方靡骋”出自《诗经》“我观四方,促促靡所骋” 。靡的本义是无,四方靡骋即四方多难无处驰骋,黎即黎民,指一般人民 。
14.能攻心则反侧自消,从古知兵非好战;
不审势即宽严皆误,后来治蜀要深思 。
清末权四川盐茶使者云南剑川赵藩撰书 。
这副对联总结了诸葛亮军、政两方面的经验,向为广大人民所传诵 。
上联说能使用攻心战术,如诸葛亮对孟获七擒七纵那样使其心服,则一切怀异心、图反叛的阴谋就自会消失,所以古来懂得用兵之道的军事家并不是单凭武力取胜 。我国大军事家孙武在所著的《孙子兵法》里就主张攻心为上,攻城次之,要“不战而屈人之兵,乃善之善者也” 。
下联着重指出审势是为政的关键,意在劝勉后来治蜀的人,要深思熟虑,如诸葛亮那样谨慎地审度时势,当宽则宽,当严则严,才能建功立业,而不至于犯错误 。联文意义深远,可供借鉴 。
15.文章与伊训说命相表里;
经济自清心寡欲中得来 。
这副联语是清人陈矩集宋代文学家苏轼、理学家朱熹的原句所成,清人赵藩手书 。
上句是说诸葛亮的文章可以和《尚书•商书》的《伊训》、《说命》两篇相比美;
下句是说诸葛亮经国济世的功业,系从“淡泊明志,宁静致远”中涵养培育得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