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含“光”“合”二字的古诗词、典故及其他有美好寓意的词句?( 二 )


大马金刀
①形容豪爽,气派大 。②形容说话直率锋利,不留情面
大名鼎鼎
名气很大
大名难居
《史记·越王勾践世家》:“句践以霸,而范蠡称上将军 。还反国,范蠡以为大名之下,难以久居……乃装其轻宝珠玉,自与其私徒属乘舟浮海以行 。”后称盛名之下不易自处为“大名难居”
大谬不然
谓大错特错,完全不是这样
大缪不然
见“大谬不然”
大模大样
①满不在乎或不害怕的样子 。②傲慢的样子
大逆不道
犹大逆无道
大逆无道
封建时代称犯上作乱等重大罪行
大起大落
大幅度地起落 。形容变化大
大气磅礴
形容气势盛大
大器晚成
谓贵重器物需要长时间才能完成 。常比喻大才之人成就往往较晚
大千世界
佛教语 。“三千大千世界”之省称 。后亦以指广阔无边的世界
大巧若拙
谓真正灵巧的人,不自炫耀,外似笨拙
大请大受
谓优厚的待遇
大权旁落
重大权力落在别人手中
大人先生
旧时指有身分有地位的人 。有时带讽刺意味
大杀风景
唐李商隐《杂纂》把“花间喝道”、“月下把火”等列为“杀风景”的事情,意思是损害景物,破坏人的兴致 。今泛称败人兴致为大杀风景
大煞风景
同“大杀风景”
大煞风趣
同“大煞风景”
大声疾呼
大声呼喊,促使别人注意 。语出唐韩愈《後十九日复上宰相书》:“蹈水火者之求免於人也,不惟其父兄子弟之慈爱,然後呼而望之也;将有介於其侧者,虽其所憎怨,苟不至乎欲其死者,则将大其声疾呼,而望其仁之也 。”
大失所望
原来的希望完全落空 。语本《史记·高祖本记》:“秦人大失望 。”
大势所趋
整个局势发展的趋向
大势已去
谓有利的局势已经丧失
大是大非
指带有原则性、根本性的是非问题
大手大脚
形容花钱、用东西没有节制
大书特书
谓对大事郑重地予以记述
大肆厥辞
铺张辞藻,大展文才
大廷广众
见“大庭广众”
大庭广众
本谓在朝廷之上,面对群臣的公开场所,后指人数众多的公开场合
大同小异
《庄子·天下》:“大同而与小同异,此之谓小同异;万物毕同毕异,此之谓大同异 。”后指事物大体相同,略有差异为“大同小异”
大头小尾
犹虎头蛇尾 。比喻作事前紧后松,有始无终
大喜过望
谓结果比原来希望的更好,因而感到特别高兴
大厦将颠
喻情势危急,频临崩溃
大厦将倾
见“大厦将颠”
大显身手
充分显露自己的本事
大显神通
充分显示出奇的本领
大相径庭
见“大相迳庭”
大相迳庭
谓彼此相差极远或矛盾很大
大兴土木
大规模兴建土木工程,多指盖房子
大言不惭
说大话而不觉羞愧
大吆小喝
大声喊叫、谩骂
大摇大摆
形容满不在乎、大模大样地走动
大义凛然
形容为维护正义而显出严峻不可侵犯的样子
大义灭亲
春秋时卫大夫石碏之子石厚与公子州吁杀桓公,而立州吁为君 。石碏因设计杀州吁、石厚,《左传》赞之为“大义灭亲” 。见《左传·隐公四年》 。本指为君臣大义而绝父子的私情 。后泛指为维护正义而不顾亲属间的私情 。今指为维护正义,对违反祖国人民利益的亲属不徇私情,使受国法制裁
大音希声
《老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 。”王弼注:“听之不闻名曰希,不可得闻之音也 。有声则有分,有分则不宫而商矣 。分则不能统众,故有声者非大音也 。”魏源本义引吕惠卿曰:“以至音而希声,象而无形,名与实常若相反者也,然则道之实盖隐於无矣 。”意谓最大最美的声音乃是无声之音
大有迳庭
《庄子·逍遥游》:“大有迳庭,不近人情焉 。”王先谦集解引宣颖云:“迳,门外路;庭,堂外地;大有,谓相远之甚 。”后称彼此差异很大为“大有迳庭”
大有可为
事情很值得做,很有发展前途
大有人在
指某一类人为数很多
大有作为
谓能充分发挥才能,做出很大成绩
大展宏图
谓放手实施宏伟的计划和设想
大张旗鼓
①比喻声势、规模很大 。②比喻公开
大张挞伐
①大规模地用兵征讨 。②指进行猛烈抨击或声讨
大杖则走
汉刘向《说苑·建本》:“舜之事父也,索而使之,未尝不在侧;求而杀之,未尝可得;小箠则待,大箠则走,以逃暴怒也 。”谓父以大杖责子,或致伤,在父则为伤慈,子宜避之,不陷父于不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