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注解( 十 )


再试想 , 假使此词作于岳飞抗金转战有时后 , 被调后方长期休整之时:则“怒” , “长啸” , “激烈”以及“三十”与“八千”等句都具有了丰富的具体内容 , 让人看到一个刚烈的将军和他的部队现在积极备战的气氛(仰天长啸 , 壮怀激烈)和过去杀敌的壮烈情景(“三十”与“八千”句) 。但 , 如是这样 , 此时的他就不可能有怠惰思想 。在这里搁上什么“不要虚度年华 , 闲白了少年青发 , 空悲切!”的句子就显得唐突可笑 。因而 , “莫”句在这里就应解为“莫非要人等得白了少年头 , 空悲切?” 。这样讲来 , “怒”字除了针对敌人 , 还有对上级迟迟不准发兵的愤慨 。虽然这样讲比较合理 , 但此时的岳飞 , 作为一个三军统帅 , 不可能不知朝内政治斗争的激烈 , 他不会凭白地授人以柄 , 因此 , 此时的他 , 绝不会写出得罪朝庭的诗句的 。
最后 , 试想此词写于岳飞被囚禁且受刑以后:此时 , 外寇国贼狰狞地一齐向他扑来 , 他的血肉之躯承受着塌天重压 。当他艰难地直起身来站在囚栏前 , 久久地凝视着潇潇淫雨 , 皮肉钻心的痛楚 , 心里要炸裂的仇和恨 , 聚到一起 , 火从中烧 , 无此愤慨 , 则一“怒”冲天 。让人感到怒得自然 , 怒得应该:只有这“怒”才能顶住这塌下来的天;只有这“怒”才能呵住这恼人的雨;只有这“怒”才能冲垮这阴森的牢!一个“怒”字让全词词义及词人鲜明地呈现在我们面前 。“抬望眼”三字又立即显出大英雄的本质和胸襟:身陷囹圄仍心系国难;身遭酷刑 , 仍惦念沦陷的国土和百姓 。词人忠心不渝 , 壮志不移 , 报国心激烈涌动 , 借着怒气冲越牢栏 , 向长天呼啸 , 要唤起旧部 , 重整河山 。此时 , 三十年来奋斗的历程 , 八千里转战的日日夜夜 , 一幕幕浮现眼前:刀光剑影 , 喊杀冲天 , 血肉模糊 , 尸横遍野 , 将士冒火的眼神 , 百姓号天的哭声 , ……黄龙府啊 , 不捣你这敌巢我怎心甘!……一颗壮心激荡在无垠的天际 , 两行热泪横流在刚毅的面颊…… 。待回过神来 , 面对粗实的牢栏 , 此时还能自勉勉人说什么“切莫虚度年华 , 苍白了少年青发 , 空悲切!”吗?虚度年华已不是他自己能廻避的事 。显然 , 此时的词人只能悲叹:“莫!没奈何 , 只能在此闲白了少年头 , 空悲切了!”一声叹息 , 一声无奈之后便进入无声的世界 。“此时无声胜有声”!这是对国贼最大的控诉 , 对国运最深的悲哀 , 内里包含了对国贼扼杀抗战的多大愤慨 , 集聚了杀敌的多大内力!这才支持了开篇的冲天大“怒” , 才引出了下片吃肉喝血的狂怒臆想!这才是大英雄的性格 。
下片以二句幽思之语承接上片末句后的沉默 , 脉络清晰 , 隐隐轰鸣 , 犹如深层地震 , 滚滚而来 , 撼人灵魂 。接下来几句宏愿则如火山爆发 , 汹涌熔浆灼焦万物 , 威猛声响崩天裂地 , 激烈处 , 词人忘却了自己 , 爱国大义在狂怒中野味的暴露 , 直抒英雄之胸臆、猛将之虎威 。最后 , 夙愿“得偿” , 尘埃落地 , 震响戛然沉寂 , 只见千军万马俯伏于地 , 英雄泪如雨下 , 我亦泪若江河 。……恸定 , 顾望破碎山河 , 焉能不更强烈地“怒发冲冠”!
这样的诗句 , 无论什么爱国将军 , 若非身逢冤狱之难 , 怎么能写得出?这样的诗句 , 若不理解为冤狱中猛将之绝笔 , 怎么能感受得到它的深蕴真情?只有这样去理解它 , 才觉得全词一气呵成 , 义高词伟的句子是那么由衷 , 激越跌宕的感情是那么酣畅 , 悲壮的意境让人哽塞咽喉 , 铿锵的豪言让人心窝痛快 , 热血沸腾 , 义薄云天 , 不觉人人都成了英雄 , 人人都成了岳飞!然而 , 按通常的词释去理解《满江红》词 , 内心就少了许多这种“激烈”之感 。总觉得岳飞是岳飞 , 我是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