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注解( 二 )


创作心得:本词创作时间地点说法不一 , 我通过几种说法的比较 , 认为绍熙四年(1193年)可能性最大 , 是年陈亮脱狱后又举进士第一 , 辛公知福州、兼福建安抚使期间为他所做(前一年曾在福建提刑任) , 至少应在第15张《贺新郎》之后 , 另一说是在上饶 。本词痛快淋漓 , 又是醉梦之中 , 非草书不可!文字中 , 注意第一个“里”(这里用“裏”)和第二个“里”不同!但令我诧异的是 , 我手头上多种繁体草书竟然没有“裏”!本想自己用鼠标写了后变形得到 , 但实在是不能令我满意 , 最后从网上找了张带此字的书法作品 , 抠出来的 。“剑”的繁体写法有两种 , 我选了一种 。另外 , 恐怕很少有人注意到 , 词中两个“弦”字在繁体中是不同的 , 前一个繁体应写作“弦”(绞丝旁的“弦”) , 作乐器的弦讲 , 后一个作弓弦讲时 , 一般还是同简体的“弦”字 。“翻”字虽在金山词霸有“飜”和“翻” , 但在《现代汉语词典》里却没有 , 而且看过多种繁体版本 , 没有这样写的 , 所以还是按与现行简体一样的“翻”字 。最后一个“生”选了笔画内收的写法 , 体现的是勃郁的韵味 。“事”字经过了转换路径修改 , 使最后一笔更长更大 , 更有气势 。“发”、“后”、“秌”几个字 , 有的是自制的 , 有的是由空心字修改成的 。配图方面 , 从整体上看 , 从右上到左下采用了三幅图 , 基本处于一条对角线上 。右上角的图是过去收藏的网上图片 , 很明显 , 就是为该词所作 。中间大图 , 是戴敦邦先生画的岳飞 , 虽然不是辛弃疾 , 但我觉得用这里很合适 , 因为二人志向相仿 , 相差几十年 , 服饰等没有什么变化 , 而且图中的马也好 , 弓也好 , 对本词来说非常贴切 , 我也十分喜欢 , 所以在此处采纳了该图 。为了表现梦境缥缈 , 作了半透明和模糊处理 。左下角的图片我拍自济南大明湖公园的稼轩祠 , 此雕塑本身实际是墨绿色 , 正常显示也不易辨认 , 如果完全采用剪影方式 , 更难认清 , 这里索性处理成褐色 , 让它处于背光 , 正面辛公手持书卷隐约可见 , 头部附近类似剪影效果 , “白发生”三个字在光环下显得有一丝苍白 , 这正是我所希望的效果 。该词表达了辛公极度的悲愤 , 把最后这张图片缩小到一隅 , 视觉上凝聚到一点 , 在身后椭圆光环的映衬下 , 更显得孤寂与苍凉!有的朋友感觉三幅画有点多 , 如果单单是表现一个主题 , 可能会感觉有点乱 , 但如果想象从右向左随着时间的推移进行空间的转换(类似散点透视的方法) , 这样就合理多了 , 而且两边实 , 中间虚 , 强调现实与梦境的对比 , 效果也不错 。字与画之间的位置也挺考究的 , 大家仔细看啊 。
这首词作者以浪漫主义笔法 , 写出了作者梦寐以求的报国理想 , 特别是第一句 , 给后人留下了无尽豪迈之气 , 传吟回荡 。词中的“八百里”有两种说法:一种 , 说八百里是指牛的名 , 在《世说新语汰侈》有“王君夫有牛 , 名八百里(马交)”之说;另有一说是指当时耿京起义抗金的地域规模 。
稼轩词选注 [专着] / (宋)辛弃疾着 ; 薛祥生注
济南 : 齐鲁书社, 1980
他的一生 , 又处在昏主奸臣压制下报国无门的悲愤中度过 。任职期间 , 他所提出的抗金建议 , 均未被采纳 , 并遭到主和派的打击 , 曾长期落职闲居江西上饶、铅山一带 。晚年韩侂胄当政 , 一度起用 , 但不久病卒 。其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 , 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 , 对南宋上层统治集团的屈辱投降进行揭露和批判 。在他的词中 , 我们到处可以读到“壮志未酬”这样的句子 , 不得不使我们“栏杆拍遍” , “揾英雄泪” 。
古诗词注解章台:《汉书》卷七十六《张敞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