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有好一些的诗词并且带有解析的啊谢谢了( 八 )


⑽“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怎么理解? 在结构上的作用 。
尔:这样 。这几句的意思是:住在众人聚居的地方,却感觉不到车马的喧闹声,请问你怎么能够这样呢?这是由于精神超脱世俗,自然觉得住的地方僻静了 。第一层描写的是“身居闹市,一尘不染”,其根本的原因就是“心远”,“远”的对象是什么?是远离官场,更进一步说,是远离尘俗,超凡脱俗 。这四句,从感觉方面肯定了自己“心远”的正确 。
此诗的最后两句在全诗的结构上显得非常重要 。它既提示了整首诗的形象所要表达的深层意义,同时又把读者的思路引回到形象,值得去体会、咀嚼 。
⑾这首诗表达上的特色:
总体上说,这首诗语言是较为浅显的,结构上是精妙的,意境是高远的,所含的哲理也是深刻的 。
5.《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岐路,儿女共沾巾 。
⑴这首五言律诗是一首别开生面的送别诗,表现了诗人的宽阔的胸襟,洋溢着对友人的深厚感情 。
它和一般送别诗充满伤感情调迥然不同,有一种奋发有为的精神 。诗人抒写惜别之情,劝慰友人只要存在着真挚的友谊,就不必为离别而悲伤 。诗中不作寻常的伤别语 。
特别是诗的颈联“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语言形象而凝练,饱含深情而富于哲理,一洗以往送别诗中黯然消魂的感伤情调,而代之以豁达乐观的感情,给人以莫大的安慰和鼓舞,因此成为千百年来脍炙人口的名句 。
★首联即事写景,点明送别的地点和杜少府“之任”的处所,其中已隐含惜别的意思,气象雄浑开阔,为全诗奠定了乐观开朗的基调 。“城阙”,指京城长安,阙是宫门两边的望楼 。“三秦”,泛指长安附近 。“城阙辅三秦”,是说京城长安周围有三秦夹辅着 。“五津”,是杜少府要去的地方 。长安是诗人和杜少府分手的地方,城郭宫阙,气象雄伟,历历在目 。杜少府离开这里,自然是恋恋不舍 。而将去的蜀州呢?千里迢迢,风烟渺渺,极目望去不免产生几分惆怅 。这两句通过一近一远两处景物的对照,衬托出行者、送行者双方依依惜别的感情 。
望:从长安城实际上望不见“五津”,这里写的是诗人的想象 。意思是从蜀州可以于风烟弥漫之中望到五津 。
★颔联在点出“离别”二字后,忽然又转到“宦游”上来 。意思是,都是“宦游”之人,别中送别尤其可悲 。这两句表现的感情很真挚,态度很诚恳,一种体贴关注的语气,从字里行间自然而然地流露出来,是很动人的 。
★颈联写不必伤别的理由 。意思是,只要海内有知音,则虽各处天涯,亦如同比邻一般 。两句话道出古今上下几千年人们的共同心声 。这是全篇的中心所在,说理以言情,作者将对朋友的真挚感情升华为哲理,说明知心的朋友声息相通,即使远在天边,也好像在近邻一样 。这是进一步劝慰友人不要为离别而悲伤,而要心胸豁达,坦然对待 。
★尾联意思是,不要在分手的岐路上因离别而悲伤,就像那些青年男女一样地别泪沾巾 。,再次劝慰友人,不必伤别,不要学儿女之态,更显得情深意长 。
⑵《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是长期以来脍炙人口的诗篇,特别是“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两句,至今还常被人们引用 。这首诗写得乐观开朗,没有一般赠别诗常有的那种哀伤和悱恻 。我想,这正是它受人喜爱的一个重要原因 。它的情调和唐朝前期经济文化走向繁荣、封建社会上升发展的时代精神是一致的 。
⑶朴素无华是这首诗的艺术特色,也正是它的好处 。王勃和杨炯、卢照邻、骆宾王等人“以文章名天下”,称“初唐四杰”,在中国文学史上有不可忽视的地位 。
这首诗并不堆砌辞藻和典故,只是用质朴的语言,抒写壮阔的胸襟 。但在质朴之中又有警策,在豪语中又包含着对友人的体贴,绝不是一览无余、索然寡味 。诗人本来是要劝慰杜少府的,劝他不要过于感伤 。但并不是一上来就劝他,而是先用环境的描写衬托惜别的心情,表示自己是和他一样的宦游人,因而最能理解他那种离开亲友远出求仕的心情 。接下又说,山高水远并不能阻隔知己的朋友在精神上和感情上的沟通,“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遂成为全篇的警策 。直到最后才劝他不要在分手的时候过于悲伤 。这样写来多么委婉!杜少府一定会感到亲切,他那点缠绵悱恻的感情也一定可以排解开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