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什么描写苏州和杭州的古诗名句( 六 )


留听阁
为单层阁 , 体型轻巧 , 四周开窗 , 阁前置平台 , 阁内最值得一看的是清代银杏木立体雕刻松、竹、梅、鹊飞罩 , 浮雕、镂雕、圆雕相结合 , 刀法娴熟 , 技艺高超 , 构思巧妙 , 将“岁寒三友”和“喜鹊登梅”两种图案柔和在一起 , 接缝处不留痕迹 , 浑然天成 , 是园林飞罩不可多得的精品 。从整体外形看 , 留听阁是一个抽象化的船厅 , 厅前平台如船头 。左侧池塘中种满了荷花 , 荷花生长期间其叶、蕾、花、果皆有姿有态 , 观赏期特长 , 从春末夏初池面冒出点点绿钱到盛夏时节的满池华盖 , 直至秋意浓浓的枯叶残花 , 每一个阶段都有其独到的美 。俗话说 , 花无百日红 , 再美的鲜花最终也是“零落成泥碾作尘” , 残花败叶的凄凉晚景让人不忍卒睹 , 唯独秋塘枯荷却别有一种残缺美的意境 , 李商隐有“留得残荷听雨声”的名句 , 留听阁就是取此诗意而名 。花谢了 , 人已老 , 景犹在 , 情难忘 , 触人心境 , 发人幽思 。
《红楼梦》第四十四回里 , 贾宝玉与林黛玉乘着姑苏驾娘撑动的木舫在水中游赏 , 黛玉看到满池荷花时说 , 我最不喜欢李义山的诗 , 只喜他一句“留得残荷听雨声……”林黛玉是个极有文化修养的姑娘 , 多愁善感 , 聪明绝顶 , 但又孤傲清高 , 不愿随波逐流 , 所以才会对李商隐这句表达冷寂清幽之美的诗句产生共鸣 。这虽然是文学作品里的描述 , 但她所欣赏的如此富有诗意的境界也出现在拙政园的西花园里 。大自然的天籁之音 , 在中国园林中奏出了或恢宏或欢快或喜悦的美妙乐章 。
塔影亭
此亭从顶部到底座及四周窗格均为正八角图案 , 是园中最精致华丽的建筑物之一 。在留听阁船台 , 回头望塔影亭 , 顿觉美妙至致 。狭长的纵向水系拉开了层次 , 隔了一定的距离 , 水湾的纵深感就增强了 , 那攒尖的八角亭印入水中 , 宛如宝塔 , 端庄怡然 。真亭假塔 , 虚实相连 , 不失为西部花园中一个别致的景观 。
在拙政园中 , 有两处景观与宝塔有关 。一处是在倚虹亭看远借的园外北寺塔 , 还有一处便是这借水景而成的塔影亭 。在中花园中看到的宝塔是实体 , 而在西花园中看到的宝塔是虚体 。不论是真塔远望 , 还是假塔近观 , 都让人产生丰富的联想 , 留下深刻的印象 。塔影亭所处的位置并不显眼 , 已到了花园的尽头 。聪明的主人在水源将尽处筑了一个小亭 , 若将整个西园比作一首旋律优美的乐曲 , 那么塔影亭就是最后一节音符 。嘎然而止的乐曲让人觉得突兀 , 而此处有了塔影亭则组成了完整的乐章 。更妙的是 , 不光有亭 , 还有影 , 就如曲终遗音余韵不绝 , 让人回味 。
天泉亭
是一座重檐八角亭 , 出檐高挑 , 外部形成回廊 , 庄重质朴 , 围柱间有坐槛 , 可以坐歇欣赏 。四周草坪环绕 , 花木扶疏 。亭北平岗小坡 , 林木葱郁 。亭子之所以取“天泉”这个名字 , 是因为它的下面有一口井 , 此井终年不涸 , 水质甘甜 , 因而被称为“天泉” 。据《乾隆长洲县志》记载 , 元朝大德年间 , 这一带有一座寺庙叫大宏寺 。又过了百来年 , 馀泽和尚居住在这里 , 并建了一所“东斋” 。斋前有井 , 称“天泉” 。苏州是个水乡泽国 , 河多、桥多、井也多 , 但被载入史册的则不多见 。王心一建“归园田居”时 , 保留了这井 , 也使园中平添几许田园风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