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友兰的人物生平
1895.12.04 , 出生于河南省南阳市唐河县祁仪镇 。
1902年 , 冯友兰7岁上学 , 先读《诗经》 , 次读《论语》、《孟子》 , 再读《大学》、《中庸》 , 从头至尾反复吟诵 。因其父公务繁忙 , 教育子女的重担就自然落在粗识文字的冯母吴清芝身上 。当时儿童重记忆 , 轻理解 , 如此他又勉强读完了《书经》、《易经》和《左传》 。
1907年 , 冯家专门聘请教师负责冯友兰的教育 , 较正规地开设了古文、算术、写字、作文等功课 。因课程较为轻松 , 冯友兰在闲暇时还常阅读一些他父亲所藏的新书籍、新刊物 , 开始初步接触一些世界知识 。在12岁时 , 冯友兰的父亲冯台异因病猝逝 , 他遂跟随其母迁回老家唐河 , 并继续延聘教师授学 。在这期间 , 他开始阅读诸如黄宗羲《明夷待访录》等带有民主主义色彩的书籍 。
1910年 , 遵其母嘱考入唐河县立高等小学预科 。
1911年春 , 考入开封中州公学(今河南大学)中学班 。暑期回唐河 , 与吴太夫人之侄女吴淑贞结婚 。
1912年夏 , 转入武昌中华学校 。1912年冬 , 冯友兰再以优异成绩考入上海第二中学的高中预科班 。当时的上海第二中学 , 所有课程都采用英文原著作教材 , 其中有位教师还将一本耶芳斯的《逻辑学纲要》当作英文读本 。正因如此 , 冯友兰反而对形式逻辑发生了浓厚的兴趣 , 并由此而引起了对哲学的兴趣 。
1915年9月 , 冯友兰考入北京大学文科中国哲学门 , 开始接受较为系统的哲学训练 。
1918年6月 , 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 。1918年秋 , 任河南第一工业学校语文修身教员 。在临近毕业的最后一年 , 适逢胡适和梁漱溟二人先后来到北京大学任教 , 冯友兰幸逢其会 , 受益匪浅 , 对其以后研究中西哲学 , 尤其是思考中西文化之关系启迪甚深 。
1919年 , 赴美留学。
1924年 , 获哥伦比亚大学博士学位。1923年 , 冯友兰在杜威等的指导下 , 完成了博士论文《人生理想之比较研究》(又名《天人损益论》) , 在此文中 , 冯友兰将世界上的哲学分为三类:第一类是损道 , 第二类是益 , 第三类是中道 。这三派哲学的分歧导源于对“天然”与“人为”的不同看法 。他认为 , 人类所经验之事物、无非两类:一是“天然” , 一是“人为” 。“自生自灭 , 无待于人 , 是天然的事物 。人为的事物 , 其存在必倚于人 , 与天然的恰相反对” , 有的哲学家有见于天然之美好 , 而力反人为境界 , 是为损道派 , 如中国古代主张“绝圣弃智”、“绝仁弃义”、“绝巧弃利”之老庄即是典型;有的哲学家有见于人为境界之美好 , 而提倡改造天然境界 , 是为益道派 , 如主张改造、征服自然的西方哲学和“人力胜天行”之中国墨家学派即属于此类;而有的哲学家则持调和折中的态度 , 主张兼收天然和人为的益处 , 是为中道派 , 此派当以主张“天人合一”的儒家哲家为代表 。对此三派 , 冯主张采取宽容的态度 , 让其各行其道 , 并行不悖 , 但对儒家思想的偏爱 , 又使他明显地偏向于中道派的儒家哲学 。冯友兰这种中西哲学之比较观 , 与梁漱溟的“文化三路向”说 , 虽说法有异 , 基本精神却是一致的 , 这不能不说是受了梁氏文化理论的影响 。所不同的是 , 梁以印度文化作为人类的最后归宿 , 冯则以儒家文化为归趋 , 并随着研究的深入 , 冯友兰最终还是超越了这一观点 。
1923年 , 冯友兰学成回国 , 始任开封中州大学哲学教授 , 并兼任文学院院长 。1925年又到广东大学任教授 。讲授中国哲学史 , 同时还给美国人办的一所华语学校讲授《庄子》 。1926年离开广东大学到燕京大学任教授 。1928年 , 冯友兰讲授中国哲学史 。抗战期间 , 任西南联大哲学系教授兼文学院院长。1927—1937年 , 是冯友兰集中精力研究中国哲学史的时期 。
- 私人影院|私人影院可以看上映多久的电影
- 私人影院|私人影院会放映正在上映的电影吗
- 武汉|武汉樱花5月还有吗
- 武汉|武汉樱花在哪个大学
- 武汉|3月份武汉的樱花开了吗
- 身体乳|果酸身体乳怎么样,护肤效果好的身体乳排行榜
- 身体乳|身体乳哪个牌子的补水保湿效果好,身体乳排行榜
- 面霜|好用的面霜公认最好用学生党,口碑最好十大面霜排行榜
- 女性统治者|世界十大女性统治者,世界历史上的女性统治者
- 长高|十个长高的科学方法秘诀 怎样长高最快最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