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板桥的诗书画各有什么特点( 五 )


我必须说的是:什么叫外行??我是今年刚高考完的学生,不是玩玩意的 。可我爷爷是干考古的,我从小到大跟着他熏也熏出来了 。你跟我爷爷的那些徒弟一样瞧不起人!不稀罕你的赏分!!!以后别再说“外行的走开”这样的话!
http://news.artxun.com/qingci-882-4405599.shtml
http://www.0575bbs.com/thread-22712-1-1.html这两个地方都行吧 。
描写气候的成语:风,雷电,晴云,雪 各 三个风和日丽、风雨交加、狂风暴雨
电闪雷鸣、雷电交加、轰雷掣电
云淡风轻、万里无云、开云见日
白雪皑皑、漫天风雪、雪窖冰天、冰天雪地
怎样鉴别青绿色瓷器真假瓷器,是中国对于人类文明的一项特殊贡献 。它凝聚了中华民族的科技智慧和独特的审美意趣,是中国古代科技与文化结晶的典型代表 。
瓷器既是一种生活日用器皿,同时又是根据各时代人们审美意识创作出的工艺品 。自瓷器产生之后,在早期和发展阶段,每一件成功的瓷器制品,都可以说是实
用性与艺术美和谐统一的产物 。作为中国古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中国传统艺术宝库中的奇葩,精美的中国古代瓷器理所当然地成为海内外的收藏热点,吸引着全世界收藏界的目光 。
中国瓷器的美,是全方位的:既体现在器表所饰瓷釉的晶莹剔透和瓷胎的细腻
让人们倾倒和痴迷的中国古代瓷器,自然是有着极高的审美情趣和美学价值 。致密上,又呈现出器物制作工艺的精细和造型的优美多姿上,还展现在装饰手法的技巧和纹样图案的华美上 。当然,不同时代的瓷器,会有各自不同的时代风貌,因而也会展现出不同的审美侧重——中国古代瓷器制作中力求表现出的艺术性和美感,无不打上了鲜明的时代烙印 。
古代上层社会——帝王将相、达官贵人以及文人墨客更多地决定着社会的时尚和社会审美取向 。在东汉瓷器创烧以迄唐代,由于瓷泥难以纯净,胎质难以大幅度提高等客观条件的限制,因而社会特别看重的是瓷釉和釉质所具有的特征 。这一审美侧重,决定了中国瓷器在初创时期和发展时期的演变途径——立足于开掘出瓷器釉色和釉质所带来的美感 。早在东汉我国就成功地烧制出青釉和黑釉瓷,北朝至隋唐又创烧出黄釉和白釉瓷 。对这些单色瓷釉的制作和使用,反映出当时人们审美意识所追求的意境——获得与自然界的各色玉石相仿的效果 。重视美玉的传统观念在这里很自然地与瓷器审美侧重相融合起来 。于是,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烧造出的青、黑、黄、白色的单色瓷釉可否达到玉质美感,不仅是对其进行观赏和评价的重要标准,而且成为众多窑场努力的方向 。
毫无疑义,这种以玉喻人的审美意识——对瓷器单色釉的评价以是否有玉质感为标准,决定了中国制瓷业两千年来的主导思想;即使在中国制瓷史上的后期阶段,釉上彩、釉下彩、釉上彩和釉下彩相结合的彩瓷鼎盛时期,仍然对瓷器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瓷器
原始瓷器自商周时期发端,经过秦汉时期的发展,到东汉,已经取得长足的进展,既有艺术装饰而有具有实用价值的原始瓷器,成为浙江、江苏等地主产区的外销产品 。
东汉原始瓷器,胎质坚硬致密,器物大半部上釉,只是近底处无釉;由于改刷釉法为浸釉法,釉层增厚,胎釉结合的状况大为改进,脱釉现象少见 。器型比较规整,多用快轮拉坯成器身,再粘接器底而成 。器身为素面,有简单的弦纹和水波纹 。
到东汉晚期,由专烧原始瓷器的原始瓷窑烧制出成熟青瓷和黑瓷——真正意义上的瓷器产生了 。
这种刚从原始瓷器演变而来的青瓷,无论在造型和装饰风格等方面,都与原始瓷器有相似之处,但它已经是脱胎换骨了——通过原料粉碎和成型工具的改革,胎釉配制方法的改进,窑炉结构的进步,烧成温度的提高等技术进步,它具有胎质吸水性低、透光性好,胎釉结合紧密,釉层具有较强的光泽度,已达到了真正瓷器的标准 。
东汉晚期出现的新兴制瓷业,为魏晋南北朝的瓷业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
陶器与瓷器的区别
原料
陶器的原料主要是用易熔黏土(经过淘洗或未淘洗的陶土),掺砂或炭末烧制;原料中所含三氧化二铝、三氧化二铁的成分控制不严,尤其是三氧化二铁的比例较高 。瓷器的原料主要是含熔剂较少的黏土(如高岭土、瓷土),即三氧化二铝含量高,三氧化二铁含量低的黏土,这样烧出的胎质才白 。
烧成温度
陶土因含三氧化二铁成分较高,所以烧成温度不能超过摄氏1000度,否则就会造成陶器变形熔融 。在1000度以下火候中烧成的陶器,扣之,声音低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