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古诗词答题解题技巧有哪些( 八 )


(三)考查诗歌的内容
诗歌往往是通过对事情的叙述、人物的塑造(叙事诗)或景物的描写、形象的描绘(抒情诗)以及史实的咏叹、见解的阐发(说理诗)来表情达意的 。诗歌借以表情达意的载体就是诗歌的内容 。把握诗歌的内容就成了高考常考的知识点了 。对诗歌内容考查的主要题型有:
1、描述诗歌的画面,即用自己的语言把诗歌中的画面概括地描绘出来,如2007年高考北京卷(诗见上文):
前人读这首诗说:反复讽咏,“自然生其气象” 。你读这首诗,眼前出现了什么样的景象?请概括描述 。
所谓“景象”,是指作品中人、事、物、景的合成 。“妇女”“采摘”“芣苢”以及主人公通过歌声表现欢快、愉悦的心情 。所谓“概括描述”,即将前面这些基本信息整合起来,便构成此题答案:妇女们在田野上边采野菜边唱歌,一派欢快的劳动景象 。
还有一种变向的概括诗歌画面的方法,就是拟小标题,如2007年高考四川卷:
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葛溪驿王安石
缺月昏昏漏未央,一灯明来照秋床 。
病身最觉风露早,归梦不知山水长 。
坐感岁时歌慷慨,起看天地色凄凉 。
鸣蝉更乱行人耳,正抱疏桐叶半黄 。
本诗首联描绘了一幅画面,请为这幅画面拟一个小标题 。
拟小标题要先了解画面的主体内容,然后在此基础上概括 。此诗首联写了时间——秋天(秋床)夜里(缺月、漏未央),地点——驿站客馆,景物——一灯照秋床,抒写了主人公彻夜难眠之情 。由此可得出答案:驿站秋夜难眠图 。
2、感悟诗歌的内涵
即根据诗歌的素材,结合诗人的感情,读出诗词的言下之意,如2007年高考江苏卷(诗见上文):
这首词以“送人”为题, 下片写出了哪两层新意?
这题要求考生答出下片中描述的新意,不但要描绘出画面,还要答出所抒发的情感 。这里有二层含义:“今古恨,几千般,只应离合是悲欢?”是说不应把离别(相聚)视为人世间唯一悲痛(欢乐)的事 。“江头未是风波恶,别有人间行路难!”是说人世间的风波远比路途风波险恶得多 。
3、理解诗歌中的情景
既要把握诗句景物,又要理解借景所抒发的感情 。如2007年高考天津卷:
阅读下面的诗,回答问题 。
黄氏延绿轩
明•高启
葱葱溪树暗,靡靡江芜湿 。
雨过晓开帘,一时放春入 。
注:芜,丛生的草 。
“一时放春入”表现了怎样的情景?
此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答题时一般要描绘出其所描绘的景象,指出其所蕴涵的感情 。答案:表现了春光浓重,扑面而来,以及作者的欣喜之情 。类似的诗句还有曾公亮的“要看银山拍天浪,开窗放入大江来”,王安石的“一水护田将录绕,两山排闼送青来”等,希望同学们注意积累 。
再如2007年高考上海卷:
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题目 。
阮郎归•初夏苏轼
绿槐高柳咽新蝉,薰风初入弦 。碧纱窗下水沉烟,棋声惊昼眠 。
微雨过,小荷翻,榴花开欲燃 。玉盆纤手弄清泉,琼珠碎却圆 。
就作品中画线句,联系下片内容,从情景关系的角度,写一段鉴赏文字 。
赏析情景交融题,最重要的是说清作者写了什么景,抒了什么情 。这一点说清了,得分要点也就抓住了 。答案要点:作者运用比喻的手法,细致地描绘了水花四溅(在荷叶上),水珠圆润晶莹,真切地展现了主人公轻快、喜悦的心情 。
4、比较诗中的情景
命题者选二首以上的诗,让考生比较其中写景的异同 。如2007年高考辽宁卷(诗见上文):
两诗中均写了夜景,又有所不同 。请具体说明 。
王诗写的是“秋夜”,写了山中果落、灯前虫鸣的现象;周诗写的是“春夜”,写了春雪初停、残月挂山、溪水成冰的景象 。王诗描写的是动景,周诗描写的是静景 。
再如2007年高考江西卷(诗见上文):
两位诗人一位说“一片伤心画不成”,一位说“谁谓伤心画不成” 。请结合诗歌对此作简要分析 。
这二首诗表达的思想感情相同,但表达的角度一样,亦即通过不同画面描绘出来的 。高诗作者通过晚望金陵,从“落日”“秋声”等意象中,生出一片伤心之情,诗人认为这种深重的伤心,世上的画家是画不出来的 。韦诗作者通过观看金陵图,认为画家用“老木”“寒云”等意象,足以表现出对国事衰败的伤痛之情,所以说,伤心是可以画成的 。
5、概括对象的特点
要求考生根据诗中的描绘概括对象的特点,它不同于概括画面,而是对画面进行提炼,揭示其中的内涵 。如2007年高考重庆卷(诗见上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