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鉴赏古诗词和说明文( 九 )


望江南:温庭筠
梳洗罢 , 独倚望江楼 。
过尽千帆皆不是 , 斜晖脉脉水悠悠 。
肠断白苹洲 。
简析:
这首小令 , 情真意切 , 生动自然 , 没有矫饰之态和违心之语 。词中出现的楼头、船帆、斜晖、江水、小洲 , 这些互不相干的客观存在物 , 思妇的由盼郎归来的喜悦到“肠断白苹洲”的痛苦失望 , 这些人物感情神态的复杂变化 , 作家经过精巧的艺术构思 , 使之成为浑然一体的艺术形象 。
这首小令 , 像一幅清丽的山水小轴 , 画面上的江水没有奔腾不息的波涛 , 发出的只是一种无可奈何的叹息 , 连落日的余晖 , 也缺乏峻刻的寓意 , 盘旋着一股无名的愁闷和难以排遣的怨恨 。还有那临江的楼头 , 点点的船帆 , 悠悠的流水 , 远远的小洲 , 都惹人遐想和耐人玩味 , 有着一种美的情趣 , 一种情景交融的意境 。这首小令 , 看似不动声色 , 轻描淡写中酝酿着炽热的感情 , 而且宛转起伏 , 顿挫有致 , 于不用力处看出“重笔” 。
思妇题材写的人很多 , 可说是个“热门题材” , 但这首小令 , 不落俗套 , 很有特色 。这也是个软题材 , 但这首小令不是软绵绵的 , 情调积极、健康、朴素 。在有着绮靡侧艳“花间”气的温词中 , 这首小令可说是情真意切 , 清丽自然 , 别具一格的精品 。
满江红怒发冲冠:岳飞
怒发冲冠 , 凭阑处、潇潇雨歇 。抬望眼 , 仰天长啸 , 壮怀激烈 。三十功名尘与土 , 八千里路云和月 。莫等闲 , 白了少年头 , 空悲切 。
靖康耻 , 犹未雪;臣子恨 , 何时灭?驾长车 , 踏破贺兰山缺 。壮志饥餐胡虏肉 , 笑谈渴饮匈奴血 。待从头 , 收拾旧山河 , 朝天阙 。
简析:
岳飞此词 , 激励着中华民族的爱国心 。抗战期间这首词曲以其低沉但却雄壮的歌音 , 感染了中华儿女 。
前四字 , 即司马迁写蔺相如“怒发上冲冠”的妙 , 表明这是不共戴天的深仇大恨 。此仇此恨 , 因何愈思愈不可忍?正缘独上高楼 , 自倚阑干 , 纵目乾坤 , 俯仰六合 , 不禁热血满怀沸腾激昂 。——而此时秋霖乍止 , 风澄烟净 , 光景自佳 , 翻助郁闷之怀 , 于是仰天长啸 , 以抒此万斛英雄壮志 。着“潇潇雨歇”四字 , 笔锋微顿 , 方见气度渊静 。

开头凌云壮志 , 气盖山河 , 写来气势磅礴 。再接下去 , 作者以“三十功名尘与土 , 八千里路云和月”十四个字 , 出乎意料 , 令人叫绝 , 此十四字 , 如见将军抚膺自理半生壮志 , 九曲刚肠 , 英雄正是多情人物 。功名是其所期 , 岂与尘土同埋;驰驱何足言苦 , 堪随云月共赏 。(此功名即勋业义 , 因音律而用 , 宋词屡见)试看此是何等胸襟 , 何等识见!

过片前后 , 一片壮怀 , 喷薄倾吐:靖康之耻 , 指徽钦两帝被掳 , 犹不得还;故下言臣子抱恨无穷 , 此是古代君臣观念 。此恨何时得解?功名已委于尘土 , 三十已去 , 至此 , 将军自将上片歇拍处“莫等闲、白了少年头 , 空悲切”之勉语 , 说与人体会 。雄壮之笔 , 字字掷地有声!

以下出奇语 , 现壮怀 , 英雄忠愤气概 , 凛凛犹若神明 。金兵入据中原 , 止畏岳家军 , 不啻闻风丧胆 , 故自岳飞言 , “匈奴”实不足灭 , 踏破“贺兰”直捣黄龙并非夸大其辞 。“饥餐”、“渴饮”一联合掌;然只有如此才足以畅其情、尽其势 。未至有复沓之感者 , 以其中有真气在 。

有论者设:贺兰山在西北 , 与东北之黄龙府 , 遥距千里 , 有何交涉?那克敌制胜的抗金名臣老赵鼎 , 他作《花心动》词 , 就说:“西北欃枪未灭 , 千万乡关 , 梦遥吴越”;那忠义慷慨寄敬胡铨的张元干 , 他作《虞美人》词 , 也说:“要斩楼兰三尺剑 , 遗恨琵琶旧语”!这都是南宋初期的爱国词作 , 他们说到金兵时 , 均用“西北”、“楼兰”(汉之西域鄯善国 , 傅介子计斩楼兰王 , 典出《汉书·西域传》) , 可见岳飞用“贺兰山”和“匈奴” , 是无可非议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