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圣陶在抗战时期说过的话

叶圣陶曾说过:“要养成一种习惯,必须经过反复的历练 。必须在国文教本以外再看其
他的书 , 越多越好 。”
这段话明示我们:要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 特别是养成阅读习惯 , 仅四十分钟的阅读教学课是不够的 , 必须将阅读延伸到课外 。课外阅读作为课内阅读的补充和延续 , 不仅必要 , 而且还有深远的意义 。为了改变小学生课外阅读的现状 , 尽快构建一个课外阅读的指导体系 , 使教师真正走进学生的课外阅读 , 作出正确有效的指导 。
叶圣陶 的一生叶圣陶(1894.10.28——1988.2.16)
现代著名作家、语文教育家、编辑家、出版家、政治活动家 , 我国第一位童话作家 。原名叶绍钧 , 字圣陶 , 笔名叶陶、圣陶、斯提、桂山等 。生活在江南水乡——苏州 。作品收在《叶圣陶集》里 。早年当小学教师 , 并参加新潮社和文学研究会 。1921年 , 他与沈雁冰、郑振铎等组织“文学研究会” 。1923年起开始从事编辑出版工作 , 主编或编辑过《文学周报》、《小说月报》、《中学生》、《国文月刊》、《笔阵》等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投入抗日救亡活动 。1946年后积极参加爱国民主运动 。1949年后历任出版总署副署长兼编审局局长、教育部副部长兼人民教育出版社社长和总编辑、中央文史研究馆馆长、全国政协副主席等职 。著有小说《隔膜》、《线下》、《倪焕之》(这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最早出版的长篇小说之一) , 散文集《小记十篇》、《脚步集》、《西川集》 , 童话集《稻草人》、《古代英雄的石像》等 , 并编辑过几十种课本 , 写过十几本语文教育论著 。
叶圣陶(1894-1988)原名绍钧 , 汉族 。字秉臣 。江苏苏州市人 , 著名作家、教育家、出版家和社会活动家 。1912年中学毕业后 , 因家境清贫即开始当小学教师并从事文学创作 。五四运动前参加了李大钊、鲁迅支持的"新潮社" 。1921年 , 与沈雁冰、郑振铎等发起组织"文学研究会" , 提倡"为人生"的文学观 , 并与朱自清等人创办了我国新文坛上第一个诗刊《诗》 。他发表了许多反映人民痛苦生活和悲惨命运的作品 , 出版了我国童话集《稻草人》以及小说集《隔膜》、《火灾》等 。1923年 , 叶圣陶进入商务印书馆 , 开始从事编辑出版工作 , 并主编《小说月报》等杂志 , 同时继续文学创作 , 发表了长篇小说《倪焕之》和大量短篇小说 。1930年 , 他转入开明书店 。他主办的《中学生》杂志 , 是三、四十年代最受青年学生欢迎的读物 , 在社会上有广泛的影响 。"九一八"事变后 , 他积极投身抗日救亡活动 , 参加发起成立"文艺界反帝抗日大联盟" 。抗战期间 , 他内迁四川 , 先在中学、大学执教 , 后继续主持开明书店编辑工作 , 同时写下了不少散文小说诗词 , 从不同角度揭露了旧社会的黑暗和人民的悲惨生活 , 歌颂了在民族解放斗争中坚强不屈的普通群众 。在四川他还参加发起成立"文艺界抗敌后援会" , 支援抗日前线的将士 。抗战胜利后 , 他参加反对国民党政府压制民主、争取出版自由的斗争 。1946年 , 叶圣陶回到上海后 , 积极投身爱国民主运动 。他担任了中华全国文艺界协会总务部主任 , 主持文协的日常工作 , 还担任了上海市小学教师联合进修会和中学教育研究会的顾问 。他编辑杂志、撰写文章、发表演讲 , 揭露和抨击当局内战、独裁、卖国的罪行 , 呼吁文化界教育界同人"要有所爱 , 有所恨 , 有所为 , 有所不为;和广大的人民 , 为同一目标而斗争" , "汇为巨力致民主" , "转移风气 , 挽回世运" , 开创"为万世开太平"的局面 。
1949年初 , 叶圣陶应中共中央的邀请 , 由上海经香港到达北平 , 担任华北人民政府教科书编审委员会主任;6月 , 参加新政治协商会议筹备会;7月 , 参加第一次文代会并当选为文联全国委员;9月 , 出席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 。新中国成立之后 , 他先后出任中央人民政府出版总署副署长兼编审局局长 , 教育部副部长兼人民教育出版社社长和总编 , 教育部顾问 , 中央文史研究馆馆长;中华全国文学艺术界联合委员会委员 , 中国作家协会顾问等职 , 并当选为全国人大第一届至第四届代表和第五届常务委员会委员 , 全国政协第一届委员 , 第五届常务委员会委员 , 第六届全国委员会副主席等重要职务 。1962年 , 叶圣陶加入中国民主促进会 , 在1979年民进四代大会上 , 当选为民进中央副主席 , 1984年9月 , 出任民进中央代主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