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圣陶在抗战时期说过的话( 六 )


中文名:叶圣陶
别名:原名 叶绍钧 字秉臣
国籍:中国
民族:汉族
出生地:江苏苏州
出生日期:1894年10月28日
逝世日期:1988年2月16日
职业:作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
代表作品:《隔膜》《线下》《倪焕之》《脚步集》《西川集》《稻草人》
叶圣陶的作品
文学作品
▪ 隔膜 ▪ 稻草人 ▪ 雪朝 ▪ 火灾
▪ 线下 ▪ 倪焕之 ▪ 古代英雄的石像 ▪ 文心
▪ 未厌居习作 ▪ 圣陶短篇小说集 ▪ 叶绍钧选集 ▪ 略读指导举隅
▪ 儿童文学研究 ▪ 精读指导举隅 ▪ 写作杂谈 ▪ 叶圣陶童话选
▪ 叶圣陶出版文集 ▪ 抗争 ▪ 夜 ▪ 平常的故事
▪ 微波 ▪ 箧存集 ▪ 潘先生在难中 ▪ 叶圣陶散文
▪ 我与四川 ▪ 文章讲话 ▪ 文话七十二讲
杂志作品
▪ 礼拜六 ▪ 上海时事新报 ▪ 上海民国日报 ▪ 文学周报
▪ 公理日报 ▪ 国文月刊 ▪ 苏州评论 ▪ 妇女杂志
▪ 开明少年国语读本 ▪ 中国作家 ▪ 人民教育 ▪ 中国语文
▪ 诗 ▪ 光明 ▪ 国文杂志 ▪ 中学生战时半月刊
▪ 小说月报 ▪ 中学生
目录
个人介绍
人物概述
经历生平
家庭成员
名人趣事
文教理念
文学贡献
文学作品
展开
编辑本段
个人介绍
1931年 , 九·一八事变后 , 发起成立“文艺界反帝抗日大联盟” 。
抗战期间 , 前往四川继续主持开明书店编辑工作 , 同时还参加发起成立“文艺界抗敌后援会” 。
1946年 , 回到上海后 , 担任中华民族全国文艺界协会总务部主任及上海市小学教师联合进修会和中学教育研究会的顾问 。
1949年 , 到达北平 , 担任华北人民政府教科书编审委员会主任 。后任全国文联委员 。
1949年后 , 先后出任教育部副部长、人民教育出版社社长和总编、中华全国文学艺术界联合委员会委员、中国作家协会顾问、中央文史馆馆长、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政协副主席 , 连续五届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 , 第五届全国政协常务委员会委员 , 第六届全国政协副主席和民进中央主席 。[1]
编辑本段
人物概述
叶圣陶 , 1894年生 , 江苏苏州人 。原名叶绍钧 , 字秉臣 。1911年11月 , 改现名叶圣陶 。笔名有叶锦、圣陶、斯提、桂山、秉丞、郢生等 。1911年中学毕业后 , 当乡镇小学教师 。1916年进上海商务印书馆附设尚公学校执教 。1919年加入北京大学学生组织的“新潮社” , 开始发表小说、新诗、文学评论和话剧剧本 。1921年与周作人、沈雁冰、郑振铎等人发起成立“文学研究会” , 共同举起“为人生”的现实主义文学旗帜 。“五卅”运动 , 与胡愈之等人创办《公理日报》 , 进行反帝爱国宣传 , 后又主编中国济难会的《光明》半月刊 。1923年任商务印书馆编辑 。1930年任开明书店编辑 。“九一八”事变后 , 参加发起成立“文艺界反帝抗日大联盟” 。1939年任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理事 。1946年后参加爱国民主运动 , 任中华全国文艺界协会总务部主任 。1949年任华北人民政府教科书编审委员会主任 。
建国后 , 历任中央人民政府出版总署副署长兼编审局局长 , 教育部副部长兼人民出版社社长和总编辑 , 教育部顾问 , 中央文史研究馆馆长 , 民进第六届中央副主席、第七届中央主席、名誉主席 , 全国文联第一至四届委员 , 中国作协第二、三届理事、顾问 , 中华全国文学工作者协会全国委员会委员 , 1983年当选为第六届全国政协副主席 。是第一至四届全国人大代表、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委 , 第一届全国政协委员、第五届全国政协常委 。
是“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先驱者 , 是文学研究会在创作上最有成绩的作家 , 也是五四时期除鲁迅之外最重要的现实主义小说家 。创作了我国第一部童话集《稻草人》(1923年)和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部长篇小说《倪焕之》(1929年) 。其他作品还有:短篇小说集《隔膜》(1922年)、《火灾》(1923年)、《线下》(1925年)、《城中》(1926年)、《未厌集》(1928年)等 。在长期的编辑生涯中 , 先后主编或编辑过《诗》杂志、《文学周报》、《小说月报》、《中学生》、《中学生文艺》、《国文月刊》、《开明少年》、《笔阵》、《国文杂志》、《中国作家》等多种重要的文学、语文教育刊物和几十种中小学语文教科书 , 撰写过十多本语文教育方面的论著 , 为语文教育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 。曾经发现培养和举荐过一批青年作者 , 如巴金、丁玲、戴望舒等 。1980年教育科学出版社出版了《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