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圣陶在抗战时期说过的话( 二 )


故居在东城区东四八条71号 。
编辑本段叶圣陶笔名来历
叶圣陶原名叶绍钧 。他12岁入苏州长元吴公立小学时 , 请先生章伯寅取一个立志于爱国强国的字 。章先生说:你名绍钧 , 有诗曰“秉国之钧” , 取“秉臣”为字好 。并教育他要爱国就得先爱乡土 , 晓得乡土的山川史地名人伟业 。1911年10月15日 , 苏州在辛亥革命中光复了 。次日 , 叶绍钧找到章伯寅先生说:清廷已覆没 , 皇帝被打倒了 , 我不能再作臣了 , 请先生改一个字 。先生笑了笑说:你名绍钧 , 有诗曰“圣人陶钧万物” , 就取“圣陶”为字吧 。这样叶绍钧满意而去 。1914年6月10日 , 叶绍钧在《小说丛报》第2期发表文言小说《玻璃窗内之画象》 , 署名“圣陶” 。以后他又把姓“叶”与笔名“圣陶”联了起来 , 成为著名于世的笔名 。
编辑本段生平简历
叶圣陶原名叶绍钧 , 生于江苏苏州吴县 。父亲在地主家做帐房 , 家境清苦 。1907年考入苏州公立第一中学堂——草桥中学 , 毕业后在一个初等小学当教员 。1914年被排挤出学校 , 闭居期间作文言小说发表在《礼拜六》等杂志上 。1915年秋到上海商务印书馆附设的尚公学校教国文 , 并为商务印书馆编小学国文课本 。1917年应聘到吴县用直县立第五高等小学任教 。1918年在《妇女杂志》第4卷2、3号上发表第一篇白话小说《春宴琐谭》 。1919年参加北京大学学生组织的新潮社 , 并在《新潮》上发表小说和论文 。1921年与郑振铎、茅盾等人组织发起文学研究会 , 并在《小说月报》和《文学旬刊》上发表作品 。1922年出版第一本短篇小说集《隔膜》 。1923年出版的《稻草人》是我国第一部童话集 。1928年创作了优秀长篇小说《倪焕之》 。1923-1930年 , 在上海商务印书馆当编辑 。1927年5月开始主编《小说月报》 。1930中转到开明书店当编辑 。抗日战争期间举家内迁 , 曾在乐山任武汉大学中文系教授 。后到成都主持开明书店编务 。1946年返回上海 。
新中国成立后 , 曾任出版总署署长 , 教育部副部长兼人民教育出版社社长、中央文史研究馆馆长 , 全国政协副主席 。
编辑本段主要事迹
早年生活
叶圣陶于1894年10月28日在江苏省苏州市的吴县出生 。他的父亲帮当地一个地主做帐房 , 家境清苦 。他六岁(1899年)时 , 进入当地的私塾就读 , 其后跟随父亲工作 。在工作里 , 他有机会走遍苏州城 , 体会到低下阶层的生活 。
1907年 , 叶圣陶进入当地的草桥中学(即后来的苏州公立第一中学堂)就读 。中学时期 , 开始接触外国小说及当时的文艺新潮 。他不单喜爱阅读这些外国小说及新文学 , 更与同学组织诗会《放社》 。1911年 , 三年中学毕业后 , 在当地一家初等学校任教 , 并试验当时的新式教学法 。可惜 , 1914年 , 他被排挤出学校而离开失业 。在他失业期间 , 他全心投入文言文小说的创作 。这些小说都寄到《礼拜六》杂志发表 。后来他被上海的商务印书馆附设的学校任教 , 同年 , 担任商务印书馆的小学教科书编辑 。
叶圣陶生活在一个不稳定的时代:他出生之年正值甲午战争 , 之后国家经历了百日维新 , 但很快又被列强割据 。他早年的生活对他有很重要的影响 , 使他变得爱国 , 并致力投身于新闻及教育的工作上 , 藉以改善国家将来的命运 。
文学推广运动
受到1919年的五四运动(又名五四新文化运动)影响 , 叶圣陶终其一生都投入在推动文学运动 。他曾参与北京大学的学生组织“新潮社” , 并参与出版小说、新诗、小品、文学批评及剧本等各种文学作品 。1921年起在上海、杭州、北京等地中学和大学任教 , 并与茅盾、郑振铎等人发起组织“文学研究会” 。1923年成为文学家开办的书室“朴社”的编辑 。
1936年 , 与茅盾及洪深参立“中国文艺家协会” 。1941年 , 他成为了《文史教学》的编委会成员 。叶圣陶亦是当时的反日组织“文艺界反帝抗日大联盟”的始创者 。
政治生涯
叶圣陶曾担任多项职务 。解放后 , 吐圣陶曾担任出版总署副署长、人民教育出版社社长、教育部副部长 。他也是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委委员、第五届全国政协常委委员、民进中央主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