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圣陶在抗战时期说过的话( 三 )


叶圣陶于1988年2月16日于北京逝世 , 享年94岁 。
编辑本段活动年表
1894年 , 叶圣陶出生于苏州吴县 。
1907年 , 考入草桥中学 , 毕业后任小学教员 。1914年被排挤出学校 , 开始文言小说创作 。
1915年 , 任上海商务印书馆尚公学校国文教员 , 并为商务印书馆编小学国文课本 。后应聘到吴县角直县立第五高等小学任教 。
1918年 , 在《妇女杂志》第4卷2、3号上发表他的第一篇白话小说《春宴琐谭》 。
1919年 , 加入了北京大学的新潮社 , 开始白话文学的创作 。
1921年 , 与茅盾、郑振铎等人发起组织“文学研究会” , 提倡“文学为人生” 。
1923年 , 进入商务印书馆从事编辑出版工作 , 发表了长篇小说《倪焕之》 。
1930年 , 转入开明书店 , 主办《中学生》杂志 。
1931年 , 九一八事变后 , 发起成立“文艺界反帝抗日大联盟” 。
抗战期间 , 他前往四川继续主持开明书店编辑工作 , 同时还参加发起成立“文艺界抗敌后援会” 。
1946年 , 回到上海后 , 担任了中华全国文艺界协会总务部主任及上海市小学教师联合进修会和中学教育研究会的顾问 。
1949年 , 到达北平 , 担任华北人民政府教科书编审委员会主任 。后任全国文联委员 。
1949年后 , 先后出任教育部副部长、人民教育出版社社长和总编、中华全国文学艺术界联合委员会委员、中国作家协会顾问、中央文史馆馆长、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政协副主席 , 第一、二、三、四、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 , 第五届全国政协常务委员会委员 , 第六届全国政协副主席,和民进中央主席 。
编辑本段采访人员生涯
“我的第一职业 , 我会说 , 是个编辑 。”
“如果有人问我的职业 , 我会说 , 我的第一职业是编辑 , 我的第二职业是老师 , ” 叶圣陶说 。叶圣陶曾花费他人生的许多时间于编辑和出版工作 。上海商务印书馆是叶圣陶编辑工作的起点 。他于1923年成为该馆的编辑 。
在1930年底 , 叶圣陶辞去上海商务印书馆的工作 , 成为开明书店的编辑 。他开始编辑中文书籍和儿童故事书 。
“编辑不是一份轻松的工作 。” 对叶圣陶来说 , 做一个编辑不再简单的是一份工作 , 而成为了一项职业 。“在编辑当中粗心是不允许的 , 你必须自己检查所有的文字 。编辑们必须认真地对待他们的出版物 , 他们的报道和他们的读者 。” 编辑在检查最终成果的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叶圣陶认为 “认真” 对一个成功编辑的关键 。他在工作中一再重申这一观点 。
叶圣陶一家在乐山的“合家欢”叶圣陶的一生致力于编辑与出版 。他从未停止过于自己“最初和最终”的职业的热爱 。在抗日战争中 , 叶圣陶与他的家庭一并移居到乐山 , 并在国立武汉大学担任中文系教授 。1946年 , 他回到上海 , 在开明书店继续他的编辑生涯 。
叶圣陶的出版物
叶圣陶将一生投注于新闻业 。1925年到1929年是叶圣陶出版工作的新时期 。他编辑了很多著名的杂志和报纸 , 下面是他的部分著作:
现代出版业的新纪元
叶圣陶对现代汉语的视角促进了中国现代新闻业的发展 。
叶圣陶热切的主张规范现代汉语包含规范的语法、修辞、词汇、标点、简化字和除去异体汉字 。他又编纂和规范了出版物的汉字并且规定了汉语拼音方案 。他所做的努力帮助改进了编辑工作的质量与组织结构 。
最重要的是 , 叶圣陶在出版领域提倡使用白话文 。他的杂志和报纸大多使用白话文 , 这极大地方便了采访人员和读者的阅读 。所有的这些贡献加快促进了中国新闻事业的发展 。
叶圣陶是一位杰出的教育家 , 同时他也是一位伯乐 。他教育和发掘了许多杰出的作家和编辑如巴金(1904年-2005年)、丁玲(1904年-1986年)、戴望舒(1905年-1950年) 。
创办《公理日报》
1925年5月30日上海发生了一起血腥惨案 , 被称为五卅惨案 。大约2000名上海工人和学生加入了一场充满激情的反帝国运动 , 抗议帝国主义压迫并要求彻底废除不平等条约 。示威者怒吼道“打倒帝国主义!” 。遍及全中国的工人以全体罢工和集体示威游行的方式策应着这次活动 。而后英国警察以暴力镇压示威者 , 早这起事件中造成12名中国人死亡 。到6月1日有超过20名中国人被杀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