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别是一家”的观点出自|A苏轼B吴思道C王国维D李清照( 三 )


2
味”,显然是要在传统的“辞情蕴藉”的婉约词风之外,另立一家,自成一格 。对于这一点,宋人胡寅《酒边词序》中云:“柳耆卿后出而尽妙,好之者以为无以复加,及眉山苏氏,一洗绮罗香泽之态,摆脱绸缪婉转之度,使人登高望远,举首浩歌,超乎尘垢之外……”他对苏轼“另立门户”的作词观点,表达了充分的肯定 。在他看来,苏词有别于传统的婉约词之处,是在对词的意境的改变及提升上,改变了所谓的“绮罗香泽之态、绸缪婉转之度”,而把词境提升到“超乎尘垢之外” 。而达到这种改变及提升,最易行的途径显然是借鉴“诗”的题材与境界入“词”,做到“诗词一体” 。纵观苏轼词创作的实践,其与一般婉约词的不同,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题材宽广、境界阔大
刘熙载在他的《艺概》中说:“词至东坡,其境益大,其体始尊,无意不可入,无事不可言 。”他给予了苏词非常高的评价,并且提出了“尊体”的看法,这绝非什么溢美之辞,苏轼在前人或同辈范仲淹、欧阳修、王安石开拓词境的基础上,进而把“诗”的“言志”功能带入“词”中,借鉴“诗”的题材、境界入“词”,使得文章道德与儿女私情并见于词,从而大大提高了词的文学地位 。总览苏轼的词的风貌,除却传统的婉约清丽外,就“以诗为词”而言,在词的题材与境界的开拓上,大致体现在以下三端:
(1)、表达治国平天下之志的“言志词”
“言志”是宋人“诗道”的核心,也是宋人诗文中最常见的题材 。但在“词”里表达士大夫文人治国平天下之志的,在苏轼之前是非常罕见的 。他在这一方面做了很多有益的尝试,为后代词家树立了榜样 。如:
江城子
密州出猎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又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岗 。为报倾城随太守,亲
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 。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
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
苏轼这首词笔力雄健,一扫当时词坛盛行的脂粉气,的确如他所言“无柳七郎风味” 。词中写出猎时的盛况,可谓有声有色,使人有身临其境之感 。下半阕气概尤为豪壮,结语“西北望,射天狼”表达了他以天下为己任,渴望为国家建功立业,扫平边患的壮志 。又如词作《沁园春》中写道:“当时共客长安 。似二陆初来俱少年 。有笔头千字,胸中万卷,致君尧舜,此事何难 。”更是直抒胸臆,表现了作者“致君尧舜”的兼济之志 。
(2)、借古抒怀的“咏史词”
“咏史”是我国古典诗歌中,极常用的一种题材,大都是通过对古人古事的歌咏来抒发自己的怀抱,实质上也是一种“言志” 。当然上文举例的“言志词”中也出现了运用历史典故的情况,因为并非贯穿始终,只能看作是“比兴寄托”的运用 。诗词之间,就写作方法(赋、比、兴)的使用上的差异而言,词偏重于赋,即长于铺叙 。而苏轼“以诗为词”在技巧运用方面的
实质是把常用诗的“比、兴”手法多用于词 。显然“用典”是实现“比兴寄托”的重要手段 。
论及苏轼“咏史”词的创作,就不能不提及他的《念奴娇•赤壁怀古》 。
念奴娇
赤壁怀古
大江东去,浪淘尽 ,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 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
穿空,惊涛拍岸 ,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 ,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谨当年,小乔
初嫁了 ,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 、强虏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
早生华发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
3
这首被宋人胡仔称誉为“真古今绝唱”的词作,是苏轼在元丰五年(1082)谪居黄州,畅游赤壁写下的名篇,作者借三国时期赤壁之战的旧事来抒发自己的怀抱 。词中描写赤壁雄奇的景色,塑造了周瑜“雄姿英发”的英雄形象,表达了作者渴望建功立业,却困于无常世事的激愤情怀 。风格极为豪放 。正是苏轼对诗歌中的借古抒怀手法的借鉴,造就了这首将被千古传唱的不朽词作 。
(3)、寄托遥深的咏物词
我国诗歌从《诗经》开始,就有所谓“兴寄”的传统,而《楚辞》又开创了以“香草美人”抒发情志的优良传统 。使用“比兴寄托”的手段,抒写人生感悟的咏物抒怀、借景抒情之作在宋诗中是很常见的 。
在词的创作中,单纯以咏物为表象贯穿始终,并且在其中包含遥深寄托的词作,苏词也作出了很好的表率 。如:
卜算子
黄州定惠院寓居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