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别是一家”的观点出自|A苏轼B吴思道C王国维D李清照( 六 )
(二)士大夫主体精神的张扬
宋代士人普遍有一种维系正统文化传承的使命感,和“大厉名节,振作士风”的自觉 。苏轼作为宋代文人楚翘,更是如此 。不过,当他登上文坛时,诗文革新运动已经基本取得胜利,
在诗文领域,“载道”、“言志”的文学主张已深入人心,他只须沿着前人开辟的康庄大道,在诗文的天地中去驰骋他的才华、去申明他的政治理想、去张扬他的“道” 。
在词的领域,如上文所述,由于历史传承与文化心态的原因,士大夫们似乎总醉心于“词是艳科”的本色面目,而无意让词去发挥经世致用的社会功用 。而苏轼以“挺立士风”、“有补于世”的道德自觉,在“言为心声”文学观指引下,着力提升词的文学地位,使之能与诗文一般,为文人士大夫“言志“、”载道” 。
苏轼以“诗词一体”的实践,在词的领域贯彻“明道致用”,“有补于世”的文学观念,把“诗道”引入词的创作之中,提升了相对卑弱的词格,在词中张扬士大夫人格力量与主体精神,从而达到诗道与词道的统一 。
阅读苏轼文学作品,的确能感受到他“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道,为去圣续绝学,为万事开太平”(12)的强烈使命感 。也正是由于他对国家、民众、文化的这种使命感,使得他一生的
6
仕途远不及他的文学道路来得显赫坦荡,由于他始终身处新旧党争的旋涡之中,而他处世立身,自有本末,不会以一己之私或政治好恶而有所趋附 。以至于他一生之中总是充满了小人的讪谤与迫害,而苏轼却始终故我 。在他身上充分地体现出了士大夫的人格力量与主体精神 。诚如王国维所言:“即使无文学之天才,其人格亦自足千古” 。(13)
苏轼向来被视为我国历史中最伟大的文人之一,所谓“三代以下之诗人,无过于屈子、渊明、子美、子瞻者…”(14)这一方面是对他在诸多文学领域建树良多的褒奖,另一方面也是对他非凡人格力量的肯定 。
注释:
(1) 、《苏轼资料汇编》第139页辑引陈师道《后山诗话》
(2) 、《苕溪渔隐丛话》后集卷33引李清照《词论》
(3) 、欧阳炯《花间集》序 。
(4) 、《词话丛编》辑张炎《词源•赋情》
(5) 、《全宋词》辑欧阳修《 西湖念语》
(6) 、《苏轼资料汇编》第536页辑引陆游《老学庵笔记》
(7) 、《词话丛编》辑王灼《碧鸡漫志》
(8) 、刘勰《文心雕龙·时序》
(9) 、陈寅恪《金明馆丛稿二编》
(10) 、俞文豹《吹剑录》
(11) 、陈世修《阳春集序》谓冯延巳词“所以娱宾而谴兴也
(12) 、张载《论说十七首》
(13) 、王国维的《文学小言》
(14) 、王国维的《文学小言》参考资料: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9190721.html
对苏东坡的评价苏东坡的第一
闲时读书,手握一卷,看刘小川如何《品中国文人》 。苏轼是作者的同乡,写到这位巨人,作者不单是在品,而是在顶礼膜拜了 。文人品文人,眉山人写眉山人,其间的滋味和感情,不是一般人能真切体会得到的,我也不能 。我只是从文中了解到了苏轼的很多“第一”,或者说很多的“绝”,为此做了札记 。
苏轼弱冠之年进京应考,在试卷中杜撰圣君尧帝的典故,闹得考官梅尧臣查史料一头雾水 。后来问苏轼,回答“想当然耳” 。这事我在林语堂的《苏东坡传》中也看到了:梅尧臣大惊,苏轼却说,“帝尧之圣德,此言亦意料中事耳 。”梅尧臣怕人说他书读得不够多,要面子不敢公开查问,却让苏轼“蒙混过关”了 。不过,苏轼的文章实在太好了,主考官欧阳修以为出自他的弟子曾巩之手,为避嫌,擢为第二,苏轼是事实上的全国第一 。按考试规则,杜撰典故万万不可 。何况杜撰的还是圣人 。但,这就是苏轼 。刘小川说:“没办法,这就是天才 。”
我们知道苏轼的名字,大都是从读他的诗和词开始 。宋人说,“士大夫不能诵坡诗,自觉气索 。”苏轼一写诗词,许多内容被他“垄断”,无人再能超越了,但也没有人能抱怨 。最有名的如《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今天的小学生都能背 。“东坡咏月词一出,余词尽废 。”这话说在宋朝,今天还是管用 。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刘小川说“写西湖,此诗又是公推第一,无人投反对票的 。”一直没有定名的西湖因为这首诗,名称定下,名气远扬 。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诗人看山,看出了人世,名山得名诗,诗人也是哲人 。
而那“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谁能说它不是宋代豪放词中的第一!
- 为啥不减肥
- 小心美人
- 人到中年,读懂这四首诗词,你就活明白了
- DK英语短语动词读后感锦集
- 一品食享
- 林夕|林夕写的十首经典歌词,林夕作词十大经典歌曲
- 正月十三|2022正月十三要拜太岁吗
- 躲春|躲春一家人可以见面吗
- 躲春|躲春一家人可以在一个房里吗
- 春节|描写春节的诗句,有关春节的诗句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