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铸鹧鹄天翻译( 二 )


这是一段得意的回忆 。作者只用四句话 , 就把一个少年英雄的形象生动地描绘出来 。
下片却是眼前情况 , 对比强烈 。“春风不染白髭须” , 人已经老了 。但问题不在于老 , 而在于“却将万字平戎策 , 换得东家种树书 。”本来 , 自己有一套抗战计划 , 不止一次向朝廷提出过(现在他的文集中还存有《美芹十论》《九议》等 , 都是这一类建议 , 也就是所谓“平戎策” 。)却没有得到重视 。如今连自己都受到朝廷中某些人物的排挤 , 平戎策换来了种树的书(暗指自己废置家居) 。少年时候那种抱负 , 只落得一场可笑可叹的结果了 。

【贺铸鹧鹄天翻译】

由于它是紧紧揉和着对民族命运的关怀而写的 , 因此就与只是个人的叹老嗟卑不同 。正如陆游所说的:“报国欲死无战场” , 是爱国者共同的悲慨
鹧鹄天这首词的上片 , 诗人从哪些角度来描写的是夏末秋初雨后村舍周围的景色.开头两句,由远而近,描绘自己身处的具体环境:远处郁郁葱葱的树林尽头,有高山耸入云端,清晰可见.近处,丛生的翠竹,像绿色的屏障,围护在一所墙院周围.这所墙院,正是词人的居所.靠近院落,有一个池塘,池边长满枯萎的衰草.蝉声四起,叫声乱成一团.在这两句词中,既有远景,又有近景;既有动景,又有静景;意象开阔,层次分明.作者运用拟人、拟物手法,传神地运用“断”、“隐”、“明”这三个主观色彩极强的形容词,把景物写得活灵活现,栩栩如生.
上阙写景.开首“林断山明竹隐墙,乱蝉衰草小池塘”,连用林、山、竹、墙、蝉、草、池塘七种典型意象描写了夏日雨后的景物,给人以密不透风之感.最后以“翻空白鸟”与“照水红蕖”相对,一个诉诸视觉:“时时现”;一个诉诸嗅觉:“细细香”.充满了诗情画意.
下阙写散步.江村小景绘好之后,视角则陡然一转,步入画中:“村舍外,古城旁,杖藜徐步转斜阳”.通过作者的外部形象显示其内心世界.最后两句乃点睛之笔,“殷勤”二字是拟人化手法,含有自嘲的辛酸和词人的感慨,“又得浮生一日凉”则又更进一层,超出世表.
鹧鹄天 李清照1.《鹧鸪天·寒日萧萧上锁窗》李清照
寒日萧萧上锁窗 , 
梧桐应恨夜来霜 。
酒阑更喜团茶苦 , 
梦断偏宜瑞脑香 。
秋已尽 , 日犹长 , 
仲宣怀远更凄凉 。
不如随分尊前醉 , 
莫负东篱菊蕊黄 。
此词当为清照南渡后所作 。李清照南渡之后 , 陷入了国破家亡、夫死流离的悲惨境地 , 心绪落寞 , 乡情殷切 , 写一些怀乡词 。这词写晚愁霜晨庭院中凄寒肃杀的景象及女主人一醉解千愁的浓重家国之思 。两词结句 , 如直抒胸臆 , 僵直枯燥 , 便缺乏了艺术的生机 。宕开一笔 , 别出远神 , 境界全出 , 更引起读者冥想遐思 。获得特殊的美感享受 。
2.《鹧鸪天·暗淡轻黄体性柔》李清照
暗淡轻黄体性柔 , 情疏迹远只香留 。
何须浅碧深红色 , 自是花中第一流 。
梅定妒 , 菊应羞 , 画栏开处冠中秋 。
骚人可煞无情思 , 何事当年不见收 。
这首《鹧鸪天》是一首咏桂词 。在李清照的作品中 , 咏花之词如咏梅、咏菊等有很多 , 但只在此首中将桂花推为“花中第一流” , 由此可见这首词中李清照对桂花评价之高 。从另一个方面来说 , 这首词中的桂花也恰是李清照的一个写照 。这首与李清照平日之词风格不同之处在于全词以议论入词 , 托物抒怀 , 不像其他的词重在描写 , 藉描写来抒情 。
“暗淡轻黄体性柔 , 情疏迹远只香留”一句是对桂花的一个描摹 , 全词中仅此两句是描写 , 其余皆由此二句引出议论和联想 。前句重在描写桂花的颜色 , “暗淡轻黄”四字写出了桂花的光泽和颜色:光泽不鲜艳耀眼 , 颜色也是令人赏心悦目之淡黄色 , 一开篇即将桂花的鲜明特色展现出来 , “体性柔”则写桂花的纤薄柔嫩之态 , 读来似见柔弱女子让人怜惜 。单此一句即形神兼备 , 盖因作者抓住了桂花的突出特点来描写 。接下来自然地引出下句“情疏迹远只香留” , 说明桂花不追求繁华炫目 , 不追求万人敬赏 , 虽“情疏迹远”却将香气留与人间 , 这是作者所犹为欣赏的品质 。宋之问有诗:“为问山东桂 , 无人何自芳” , 所表现的是同样的情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