添丁的习俗( 七 )


大年初二 , 又叫“团年” , 一般不外出 。是日开始吃荤 。
大年初三 , 又叫“穷鬼日” 。一早起床 , 全家动手大扫除 , 俗称“扫穷鬼” , 扫得越干净越好 , 地上有一点点纸屑之类东西没扫净就会视为“穷鬼” 。总之要把一切垃圾悉数扫地出门 。打扫时还要念“穷鬼出、富贵入” 。打扫的垃圾集中起来送至远离家门的野外河边、路边点火烧掉并放炮竹 , 表示已将“穷鬼”赶走 。年初三扫地虽含有一些迷信色彩 , 但也合乎卫生要求 。年初一、二均不准扫地 , 垃圾堆积多了 , 年初三来一次大清理也是应该了 。因为年初三是“穷鬼日” , 全家老少均不出门 , 不去别家串门 , 如不慎进了别家的大门 , 就会被人家视为“穷鬼” , 不吉利 , 不受欢迎 。所以年初三一般不入别家门 。如有特殊情况非登门不可 , 要将屋主人叫出门外叙谈 , 客人自觉不进门 , 主人也不会邀客人进门 。
大年初四 , 妇女开始携带猪肉、年糕之类礼品回娘家、走亲戚 , 大家结伴同行 , 一路说说笑笑 , 十分热闹 。男人开始开展文娱体育活动 , 又叫“闹新年”、“搞新年” 。民间传统民间文艺间目主要有:“舞狮”、“舞龙”、“打马灯” 。年初五以后开始陆续干活 。(完)
朋友生孩子送什么?“长命锁”锁住吉祥送去祝福长命锁也叫“寄名锁” 。命锁是明清时挂在儿童脖子上的一种装饰物 , 按照迷信的说法 , 只要佩挂上这种饰物,就能辟灾去邪,“锁”生命 , 所以许多儿童从出生不久起 , 就挂上长命锁,一直挂到成年 。(图片来源:银子记工作室) 长命锁的前身是“长命缕” 。关于佩长命缕的习俗 , 最早可追溯到汉代 , 据《荆楚岁时记》、《风俗通》、《岁时广记》以及《留青日札》等书的记载 , 在汉代 , 每逢五月初五端午佳节 , 家家户户都在门楣上悬挂上五色丝绳,以避不祥 。到了魏晋南北朝时,这股丝绳被移到了妇女臂上 , 渐成为妇女和儿童的一种臂饰 。不仅用于端午 , 还用于夏至 。在当时 , 由于战争频繁 , 加之瘟疫、灾荒不断 , 广大人民渴望平安 , 所以用五色彩丝编成绳索 , 缠绕于妇女和儿童手臂 , 以祈求辟邪去灾 , 祛病延年 。这种彩色丝绳 , 就被称之为“长命缕”、也有叫“长生缕”、“续命缕”、“延年缕”、“五色缕”、“辟兵缯”、“朱索”、“百索”等名称的 。到了宋代 , 这种风俗 , 继续存在 。不仅流行在民间,还传入宫廷 , 除妇女儿童之外 , 男子也可佩之 。每到端午节前 , 皇帝还在长春殿亲自将续命缕赏赐给近臣百宫 , 以便他们在节日佩戴 。宋代称这种五彩丝绳编结物为“珠儿结”、“彩线结”、可见其形制已较复杂除丝绳、彩线外 , 还穿有珍珠等物 , 在当时京都等地的街市上还有不少店铺和市贩 , 专门以销售这种饰物为生 。到了明代 , 风俗变迁 , 成年男女使用者日少 , 通常用于儿童 , 并成为一种儿童颈饰 。一般多用于小儿满周岁时 , 百索的进一步发展 , 就成了长命锁 。制作长命锁的材料 , 一般多用金银宝玉 , 其造型多被做成锁状 , 在锁上錾有“长命富贵”、“福寿万年”等吉祥文字 , 也有将它做成如意头状 , 上面錾刻着寿桃、蝙蝠、金鱼或莲花等吉祥图案的 。清人天花才子的小说《快心编》中就叙及这种饰物:有一个姓石的人家 , 四十岁时生得一子 , 夫妇俩“恐他难得长养” , 特地将一块玉锁挂在儿子颈间,以后这块玉锁就一直佩在他身边 , 一直伴随到他长大成人 。书中形容这块玉锁 , 被"琢得精巧绝伦 , 缕着双鱼戏水 , 暖润滑泽 。(图片来源:银子记工作室) “长命锁”在明清时期的汉族地区十分流行 。小孩出生後为了消灾避邪 , 永葆平安 , 父母或亲朋出资请银匠打制一副银锁给小孩佩戴 , 意在“锁”住生命 。佩戴“长命锁” , 一般要挂到成年後才取下 。“长命锁”多是用白银打制 , 也有用黄金打制或者用玉石雕琢的 。錾刻的吉语内容有“长命百岁”、“福寿双全”、“长命富贵”、“福寿万年”等等 , 装饰的纹样大多是吉祥八宝、莲花蝙蝠、祥云瑞兽 , 以及一些相关的寓意吉祥的民间故事和神话传说等等 , 十分的丰富多彩 。“长命锁”从造型到装饰都富于巧思 , 给人感受得最多的却是一种超越“长命百岁”具体形式的人生理想的生命情怀 。千百年来 , 中国人通过生命历程的经验 , 经过干锤百炼、精雕细琢 , 把最重要、最美好的祝福凝固在“长命锁”上 , 并怀着无比虔诚的心情把“长命锁”佩戴到孩子身上 。长命锁已经成为庆贺添丁之喜和赠送朋友家宝宝的满月等的最佳礼品 , 相传银器的光芒和发出的声音能够吓跑妖魔和野兽 , 保佑宝宝平安健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