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其美诗词 关于革命烈士诗抄

《革命烈士诗抄》是中国人民解放事业英勇献身的革命烈士的诗词选集 。萧三编辑主编 (老革命家、著名诗人) 。1959年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1962年增订再版 。2011年由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了合订本 。
赏析:
《革命烈士诗抄》 吉鸿昌
恨不抗日死,留作今日羞 。国破尚如此,我何惜此头 。
《革命烈士诗抄》
龙华千载仰高风,壮士身亡志未终 。
墙外桃花墙内血,一般鲜艳一般红 。
《满江红-小住京华》秋瑾
小住京华,早又是,中秋佳节 。为篱下,黄花开遍,秋容如拭 。
四面歌残终破楚,八年风味徒思浙 。
苦将侬,强派作娥眉,殊未屑!
身不得,男儿列 。心却比,男儿烈!
算平生肝胆,因人常热 。俗子胸襟谁识我?
英雄末路当折磨 。莽红尘,何处觅知音?青衫湿!
基本介绍
1962年经萧三增订再版,共收89位作者的194首诗词 。书中收有著名的革命家李大钊、瞿秋白、蔡和森、邓中夏、澎湃、恽代英、何叔衡、方志敏、王若飞、叶挺、关向应、杨靖宇、李兆麟、夏明翰、吉鸿昌,诗人殷夫、柔石、陈辉、闻一多等的作品以及共产党人、革命志士、民主革命战士的狱中题诗和绝笔,也有如变法维新运动中的谭嗣同、林旭,革命军中的秋瑾、徐锡麟,国民党爱国将领宋教仁、陈其美、杨虎城等人的诗词 。
诗词体式多样,旧体诗和新诗、格律诗和自由诗并存 。字里行间,洋溢着革命先烈的浩然正气、崇伟节操、奋斗精神 。长期以来,一直是对青年和人民进行革命英雄主义和共产主义教育的良好读物 。书中附烈士生平简历,并对遗诗作了核对、考证和注释 。
本书收录了自建党以来各个历史时期牺牲的烈士们的代表作品 。由于特殊的历史原因,这些诗作大气磅礴、境界高尚,而且脍炙人口,对人的精神有极大的震撼、提升作用 。此书为萧三主编,眼光独到,多位老一辈革命家如朱德、董必武等为此书题写诗作,至今畅销不衰 。

蒋介石的诗词述志的寓意一九○七年冬,蒋介石获清廷公派赴日本士官预备学校留学,○九年,经其浙江同乡陈其美介绍加入同盟会 。当时,作诗一首《述志》寄给表兄单维则:
腾腾杀气满全球,力不如人万事休!光我神州完我责,东来志岂在封侯!
那是个全球杀气腾腾的时代,帝国主义列强尤其是俄国和日本对中国虎视眈眈 。该诗虽略输文采,但平生志向,尽展无遗 。还可算是一首不错的诗 。末句是针对他的亲戚们存在的封侯拜相的观念做出的回应 。
雪山名胜擅幽姿,不到三潭不见奇 。我与林泉盟在夙,功成退隐莫迟迟 。
蒋介石的故乡奉化溪口,有个景色优美的雪窦山,这首诗是一九二○年冬,蒋氏闲居故乡韬养时所作 。前两句写雪窦山奇山异水引人入胜,后两句表达大丈夫成就一番事业后功成身退、归隐林泉的情怀 。此诗比上述《述志》诗较有文采,但有一点必须指出:将雪窦山简称“雪山”太牵强,有歧义 。这是蒋介石一时疏忽 。其实此句大可改为“名山雪窦擅幽姿” 。
一九二五年二月,蒋介石率军东征陈炯明,十日,军至东莞常平,作《常平站感吟一绝》:
亲率三千子弟兵,鸱鸮未靖此东征 。艰难革命成孤愤,挥剑长空涕泪横 。
此诗前两句叙事、写实;后两句抒发感慨 。当时滇粤桂十万联军东征,初战连捷 。但滇军杨希闵部和桂军刘震寰部却为保存实力而按兵不动 。致使蒋介石的子弟兵──粤军和黄埔校军付出重大牺牲 。这就是诗中“孤愤、涕泪”之由 。
一九三五年,中央红军长征到达四川甘孜地区,人困马乏,粮草全无 。而四川当时有胡宗南二十多万装备精良的大军,在蒋介石看来,红军已濒临绝境 。不可能咸鱼翻生了 。因此他作完围追堵截以期最后消灭红军的部署后 。便登峨眉山作逍遥游了 。七月二十七日,作《游峨眉口占》二首:
一、朝霞映旭日,梵贝伴清风;雪山千古冷,独照峨眉峰 。
二、步上峨眉顶,强消天下忧;逢寺思慈母,望儿感独游 。
两首的第二三句均“失黏”,此为折腰格,还可视为标准格律诗 。
第一首景中寄兴,表达身居绝顶的快意 。意境不错,但“朝霞映旭日”一句,有凑词之弊 。第二首由忧国转而思亲,大概想述说忠孝不能两全吧 。蒋介石受传统文化影响极深,十分在意孝道 。据说当年武昌起义爆发后,蒋介石回国参加革命军,因未经母亲同意而中断了在日本的学业 。在率部攻打浙江巡抚衙门的战斗空隙时间,还不忘写信给母亲,恳请“恕儿不孝之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