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鸟与阿里的七年之痒|马云落子七年后,菜鸟成为行业“灭霸”了吗?( 三 )


凭借自建物流体系带来的优良履约体验,京东在电商领域确立了独特的竞争优势,但基于菜鸟网络的淘系快递履约速度和体验也在提升,这意味着在竞争中,京东相比淘宝天猫的物流吸引力存在被稀释的风险 。
菜鸟与阿里的七年之痒|马云落子七年后,菜鸟成为行业“灭霸”了吗?



对于仍在高速成长的电商新秀拼多多来说,发力物流是必经之路,但自建物流成本巨大,“通达系”又站队阿里巴巴,与之合作存在竞争上的不确定性 。随着菜鸟网络布局不断扩大,拼多多想要在物流领域绕开的成本也会变高 。
可以发现,菜鸟网络看似不送货,实际上深入了物流和电商行业的竞争中,其通过数字化能力协同行业玩家,实现“通达系”和自己的深度绑定,物流公司想保持独立性变得愈发困难 。对于淘宝天猫来说,菜鸟网络犹如平台的护城河,进可侵蚀对手优势(京东),退可保证新玩家布局物流难度增大(拼多多) 。
阿里巴巴显然清楚菜鸟网络之于集团的价值,2017年9月和去年11月,阿里巴巴对菜鸟两次增资,持股比例从47%增至51%再到63%,重视程度可见一斑 。
与此同时,菜鸟网络在数年的布局后,逐渐有了“收网”的迹象 。
菜鸟欲收网和自建物流的京东不同,菜鸟网络更倾向用资本运作来整合物流资源 。
目前,阿里巴巴对“四通一达”均已实现入股,除了韵达,阿里巴巴在百世、申通、圆通、中通的股东位置从第一到第三不等 。阿里巴巴加码投资快递企业意图明显:增强对快递企业的控制力,同时把控物流资源,抵御电商同行的竞争 。
除了快递企业,阿里巴巴还在落地配、即时配送、智能仓储、大件物流、干线运输、智能快递柜、跨境物流等领域广泛投资,并在“撒网”后收束相关力量为菜鸟网络服务,丹鸟的孵化便是实例 。
值得注意的是,据「资本侦探」观察,北京部分小区里的“妈妈驿站”近期已逐渐改为“菜鸟驿站”——除了名字发生变化,普通用户对此几无感知 。据驿站工作人员介绍,从“妈妈驿站”到“菜鸟驿站”,除了店内使用的系统,其他没有变化 。
妈妈驿站是圆通解决“最后一公里”难题的方案,思路和菜鸟驿站类似 。品牌转变透露出的信号是,菜鸟网络或正收编快递公司力量,将其转化为自有布局 。
菜鸟与阿里的七年之痒|马云落子七年后,菜鸟成为行业“灭霸”了吗?



不难感知到,菜鸟网络并非单纯的协同角色,其布局背后都有着符合阿里巴巴体系利益的指向,在纵横捭阖后,菜鸟网络坐拥了大量物流资源,但如何把这些资源最大程度地应用于增长和竞争,十分考验菜鸟网络接下来的策略 。
菜鸟网络的优势在于不用自己干苦活累活,还能掌握行业效率提升的核心 。比起“通达系”苦哈哈打价格战,赚微薄的利润,菜鸟网络赚钱要轻松许多,充分诠释了阿里巴巴的平台思维 。
不过,取巧的路径也会伴随代价 。菜鸟网络模式最大的问题是对合作伙伴的控制力不足,即使能在大面上提升效率,但履约的细节问题依然不好解决,这也是菜鸟网络为什么要在末端孵化出丹鸟的原因之一 。
更为关键的是,“通达系”之间本质上是对手,跟菜鸟网络合作不意味着会搁置竞争 。
尽管菜鸟网络呼吁“通达系”要更多专注于能力和体验升级,不要单纯靠价格战争夺市场份额,但近年发生在义乌的快递价格战依然惨烈 。想让在一线火拼的“通达系”为了菜鸟网络的愿景同心协力,难度着实不小 。
此外,“通达系”成员也不是都全心全意认菜鸟网络这个“大哥” 。
从公开消息看,韵达是直到今年才让阿里巴巴正式入股,且股权比例仅2% 。近期,韵达战略投资德邦被广泛认为是其不愿归附菜鸟系,试图联手德邦开辟独立发展之路 。
菜鸟与阿里的七年之痒|马云落子七年后,菜鸟成为行业“灭霸”了吗?



对于韵达以外的快递公司来说,站队菜鸟网络多少有被动因素 。虽然凭借菜鸟网络的赋能能够提高效率,但利润空间也不可避免会被挤占,存在沦为淘系平台管道的风险 。如何平衡“通达系”之间的关系、平台与快递公司的关系,是菜鸟网络需要面对的长期问题 。
和对手相比,菜鸟网络选了一条相对取巧的路,但要实现壁垒的加固,在平衡各方关系,进一步深化平台思维的同时,该啃的硬骨头还是得啃 。
越飞越高的菜鸟,牵动着越来越多的利益关联方,京东、拼多多、顺丰等头部玩家对其虎视眈眈 。如何延续平台模式优势、同时提高物流体验,不仅关系到菜鸟网络自身,对淘宝和天猫,以及阿里巴巴的整体新零售布局均意义重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