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怎么组词?( 二 )


李清照如梦令一词表达了什么的感情
李清照的《如梦令》一共有两首:一 。
《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常记溪亭日暮 , 沉醉不知归路 。
兴尽晚回舟 , 误入藕花深处 。
争渡 , 争渡 , 惊起一滩鸥鹭 。
这首《如梦令》以李清照特有的方式表达了她早期生活的情趣和心境 , 境界优美怡人 , 以尺幅之短给人以足够的美的享受 。
这首小令用词简练 , 只选取了几个片断 , 把移动着的风景和作者怡然的心情融合在一起 , 写出了作者青春年少时的好心情 , 让人不由想随她一道荷丛荡舟 , 沉醉不归 。
正所谓“少年情怀自是得” , 这首诗不事雕琢 , 富有一种自然之美 。
二 。
《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昨夜雨疏风骤 。
浓睡不消残酒 。
试问卷帘人 , 却道“海棠依旧” 。
知否 , 知否?应是绿肥红瘦!《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是宋代女词人李清照早期的词作之一 。
词中充分体现出作者对大自然、对春天的热爱 。
这首小令写的是春夜里大自然经历了一场风吹雨打 , 词人预感到庭园中的花木必然是绿叶繁茂 , 花事凋零了 。
因此 , 翌日清晨她急切地向“卷帘人”询问室外的变化 , 粗心的“卷帘人”却答之以“海棠依旧” 。
对此 , 词人禁不住连用两个“知否”与一个“应是”来纠正其观察的粗疏与回答的错误 。
“绿肥红瘦”一句 , 形象地反映出作者对春天将逝的惋惜之情 。
如何提高对古诗词的鉴赏能力?
主要从以下几点着手: 中国的古典诗歌博大精深 , 鉴赏古诗 , 如果没有掌握一定的诗词文体知识 , 就有可能因盲目而被动 。
其次 , 还应对诗歌的格律知识有比清楚的了解 , 诸如句法、用韵、对偶、词牌、曲牌等知识 。
再次 , 还要充分把握诗歌的特点:高度概括性、生动的形象、强烈的抒情性、鲜明的音乐性 。
不同类别的诗歌在表情达意 , 节奏、韵律等方面各有特点 , 掌握诗歌种类的特点 , 有助于整体上理解诗歌 。
应该着重掌握山水诗、田园诗、写景诗、咏物诗、边塞诗、咏怀诗、咏史诗这几类诗 。
语言是诗歌的载体 , 只有准确地理解了作品的语言 , 才有可能对其进行更进一步的评价和鉴赏 。
语言大致有这些类型:1 清新 。
其特点是选用语新颖 , 不在俗套 。
2 平淡 。
也称质朴 , 其特点是选用确切的字直接陈述 , 或用白描 , 不加修饰 , 显得其真切深刻、平易近人 。
3 绚丽 。
其特点是有富丽的词藻 , 绚烂的文采 , 奇幻的情思 。
4 明快 。
其特点是斩钉截铁 , 一语破的 。
5 含蓄 。
其特点是重在言行 , 常常不是直接叙述 , 而是曲曲折折地倾诉 , 言此而意他 , 或引而不发 , 或欲说还休 , 让读者去体味 。
6 简洁 。
就是干净利落 , 言简意赅 。
还有铺陈、激越高亢、清婉秀丽、平易隽永、质朴与靡丽、精约与繁琐、典雅与平直、含蓄与直露、阳刚与阴柔、雄浑与清奇、自然与壮美、空灵与艰深、幽默与崇高等等 。
意象是诗歌中浸染了作者感情的东西 , 作者通过意象来表达自己的内心感情 。
如“今霄酒醒何处 , 杨柳岸 , 晓风残月”中 , 通过“杨柳”、‘‘晓风’、“残月”等意象所传达出来的伤别情怀 。
岁寒三友(松竹梅) , 菊花象征人高洁的品格 , 桃花象征美人 , 鸟象征自由等等 。
另外 , 还须明白我们传统的审美习惯 , “望月怀远” , “伤春悲秋” , “见流水则思年华易逝” , “梧桐细雨则凄楚悲凉”等诸如此类的符合我国传统的审美特点 。
诗歌的形象性与抒情性要借助各种艺术手法来表现 , 我们要了解一些常见的艺术手法 。
艺术手法包括记叙、描写、议论、抒情四种表达方式 。
这其中描写 , 抒情是考查的重点 。
描写方法有动静结合 , 虚实结合等 。
抒情方式主要有直接抒情(直抒胸臆)和间接抒情(借物咏怀、借景抒情、借事抒情、寓情于景、托物言志、怀古用典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