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怎么组词?( 六 )


如:陆游《卜算子咏梅》与范成大《霜天晓角梅》两首咏梅都偏重于虚写 , 以梅喻人 , 借梅抒怀 , 但意境不同 。
从环境看 , 陆词选了一个风雨黄昏 , 突出环境的凄苦 , 奠定了梅花的“寂寞”形象;范词为笔下的梅花选择了一个雪后月夜的环境 , 烘托了梅花的幽独形象 。
从作者的感情寄托来看 , 陆词写了梅花的“寂寞”形象之后 , 以“独自”、“如故”两层含义深化梅花不邀宠、不取媚、独自承受风雨打击 , 独自承受狐独凄苦的主观精神 。
“无意苦争春 , 一任群芳妒” , 作者依据梅花开于百花之先的特点 , 生发为梅...
一丛花令张先的解释
不知道是不是你要的伤高怀远几时穷?无物似情浓 。
离愁正引千丝乱 , 更东陌 , 飞絮蒙蒙 。
嘶骑渐遥 , 征尘不断 , 何处认郎踪?双鸳池沼水溶溶 , 南北小桡通 。
梯横画阁黄昏后 , 又还是 , 斜月帘栊 。
沉恨细思 , 不如桃杏 , 犹解嫁东风 。
http://poem.8dou.net/html/poem/0/poem_4117.shtml①穷:尽 , 这里有了结之意 。
②引:招致 。
③桡:船桨 。
这里引申为船 。
桡:一作“桥” 。
【评解】这首词写的是闺中人春日登楼引起的相思与愁恨 。
上片写别后愁怀;下片是回忆当年 。
最后三句借羡慕桃杏犹解嫁东风 , 叹息人不如物 。
词中以桃杏喻人 , 以无情比有情 , 设想新颖 , 颇有艺术魅力 。
【集评】刘逸生《宋词小札》:这首《一丛花》 , 比较深刻地体贴了少女的心情 , 反过来衬托自己对她的怀念 , 却是写得很成功的 。
范公偁《过庭录》:子野郎中《一丛花》词云:“沉恨细思 , 不如桃杏 , 犹解嫁东风 。
”一时盛传 。
永叔尤爱之 , 恨未识其人 。
子野家南地 , 以故至都谒永叔 , 阍者以通 , 永叔到屣迎之曰:“此乃‘桃杏嫁东风’郎中 。
”-----------------------此词写一位女子在她的恋人离开后独处深闺的相思和愁恨。
词的结尾两句 , 通过形象而新奇的比喻 , 表现了女主人公对爱情的执着、对青春的珍惜、对幸福的向往 、对无聊生活的抗议、对美好事物的追求 , 是历来传诵的名句 。
起首一句 , 是在经历了长久的离别、体验过多次伤高怀远之苦以后  , 盘郁萦绕在胸中的感情的倾泻 。
它略去了前此的许多情事 , 也概括了前此的许多情事 。
起得突兀有力 , 感慨深沉 。
第二句是对“几时穷”的一种回答 , 合起来的意思是伤高怀远之情之所以无穷无尽 , 是因为世上没有任何事情比真挚的爱情更为浓烈的缘故 。
这是对“情”的一种带哲理性的思索与概括 。
这是挟带着强烈深切感情的议论 。
以上两句 , 点明了词旨为伤高怀远 , 又显示了这种感情的深度与强度 。
接下来三句 , 写伤离的女主人公对随风飘拂的柳丝飞絮的特殊感受 。
“离愁 ” , 承上“伤高怀远” 。
本来是乱拂的千万条柳丝引动了胸中的离思 , 使自己的心绪纷乱不宁 , 这里却反过来说自己的离愁引动得柳丝纷乱 。
这一句貌似无理的话 , 却更深切地表现了愁之“浓” , 浓到使外物随着它的节奏活动 , 成为主观感情的象征。
这里用的是移情手法。
而那蒙蒙飞絮  , 也仿佛成了女主人公烦乱 、郁闷心情的一种外化 。
“千丝”谐“千思” 。
上片末三句写别后登高忆旧 。
尤言:想当时郎骑着嘶鸣着的马儿逐渐远去 , 消逝在尘土飞扬之中 , 今日登高远望 , 茫茫天涯 , 又要到哪里去辩认郎的踪影呢?“何处认”与上“伤高怀远”相呼应 。
过片上承伤高怀远之意 , 续写登楼所见 。
“双鸳池沼水溶溶 , 南北小桡通 。
”说不远处有座宽广的池塘 , 池水溶溶 , 鸳鸯成双成对地在池中戏水 , 小船来往于池塘南北两岸 。
这两句看似闲笔 , 但“双鸳”二字既点出对往昔欢聚时爱情生活的联想又见出今日触景伤怀、自怜孤寂之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