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壁赋赏析

赤壁赋赏析赤壁赋赏析 一:
走出心灵的阴霾
──佳作《赤壁赋》赏析
《赤壁赋》是苏轼人生的一个分水岭是苏轼思想成熟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由www.smesun.com整理]
元丰三年 公元1080年因”乌台诗案”苏轼被贬黄州 。为了排遣内心的苦闷他除了礼佛参禅就去赤壁矶头欣赏自然畅游长江 。佛道思想的影响、天地灵气的启迪与对历史人物的深思使苏子逐渐走出心灵的阴霾 。而其重要的标志就是这篇震烁古今的名篇──《赤壁赋》 。
文章开篇描述一幅如诗如画的月夜秋江美景:凉爽的秋风徐徐吹来江面上荡起漾漾的微波一轮明月从东山冉冉升起月光下的薄雾如轻纱般笼罩在江面上水天一色浩浩渺渺茫无际涯 。应对迷人的景色作者忘情地投身于大自然的怀抱情个自禁地“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 。人间的一切烦恼、个人的不幸遭遇都一下子抛于脑后他进人到一种飘飘欲仙的陶醉状态“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拘组词
而正当“饮酒乐甚”的时候箫声响起 。这“如怨如慕如泣如诉”的箫声其实正是苏轼心迹的折射 。作者忘情于月夜秋江但没有忘身 。“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 。渺渺兮于怀望美人兮天一方 。”“桂棹”“兰桨”是文人的自喻“美人”是理想君主的象征 。苏轼“扣舷而歌”的喜悦背后隐藏着一抹哀愁──一个不被重用反遭迫害的落魄文人的幽怨 。借客之箫声他奏响了一支哀婉、凄切的心曲“余音袅袅不绝如缕”如潜蛟舞于幽壑如嫠妇泣于孤舟从而给原本优美的景色涂上一层淡淡的悲哀为下文的主客问答奠定了基调 。
值得注意的是赋文中的主客未必是两人问答本身兴许就是苏轼内心的自我剖白 。此时此景作者“精骛八极心游万仞”从眼前的赤壁联想到三国的曹操其用意颇深 。曹操“固一世之雄”曾“破荆州”“下江陵”曾“酾酒临江”“横槊赋诗”结果不也有“困于周郎”之时?“而今安在哉?”两相比较自己但是一个“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糜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的官宦小吏曹公的身份、功业与自己可谓判若云泥 。突然间苏轼意识到了自己的“渺小”仿佛一个寄生在天地之间小虫儿……字里行间虽流露出人生短暂的思想而实质却是其心理变化的一个转折──消极的思想深处正在酝酿“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的内心骚动 。只是这“飞仙”与“明月”并非什么“求仙隐逸”而是文人早年“忠君报国、经世济时”的理想 。“知不可乎骤得”苏轼此时才恍然明白当年进谏神宗皇帝所说的“欲速则不达”正印证在了自己的身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