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中情景关系有哪几种( 七 )


闲花落遍青苔地 , 尽日无人谁得知 。
在大好的春光之下 , 一个无人知晓的如春闺人却在寂寞中耗尽了自己的青春 。
落花满地 , 宛如闺人逝去的年华 。
环境的荒凉衬托出心境的空虚 。
“愁” , “断” , “伤” , “闲”等字敲打着读者的感情 , 使读者不禁要为眼前这个被禁锢的思春之妇抛下一片同情之心 。
由于作者善于发挥自己诗歌语言的优势和特点 , 把平常的事件写成了不平常的作品 , 使作品在形式美方面也取得了相应的地位 。
4 《陇上行》负羽到边州 , 鸣笳度陇头 。
云黄知塞近 , 草白见边秋 。
这首诗描写的是深秋边塞的景物 , 虽没有一句抒情的字句 , 但这幅色彩明亮的边塞图却深深地牵动了读者的心 。
由于作者和读者所处的环境不同 , 这种空间上的位差就自然引起读者心中的一种情感反应 。
以不同的生活方式亲临过边地的读者会因这首诗而产生不同的感情 。
有的会感到亲切 , 有的会感到荒凉 , 也有的会感到激奋 。
没有到过边塞的人也许会神往 , 甚至会产生幻想 。
情绪感受不同 , 色彩明暗和层次也就不同 。
5《 淮阴夜宿二首》之一: 水国南无畔 , 扁舟北未期 。
乡情淮上失 , 归梦郢中疑 。
木落知寒近 , 山长见日迟 。
客行心绪乱 , 不及洛阳时 。
读罢全诗 , 我们会跟着诗人的思绪游荡于作品中的深秋异地 。
一会儿是无畔空远的水国 , 一会儿是扁舟未期 。
有一点难得的乡情却失落于淮水之上 , 思乡的归梦又疑于郢城中 。
日短夜长 , 由于触景生情 , 秋叶的飘落自然联想到寒冬的来临 。
不说是“客行心绪乱” , 就是读者的心绪也愁牵于内 , 无以自拔 。
这说明 , 一篇优秀的文艺作品往往能因其丰富的情绪色彩而抓住读者的心 , 陶冶人的感情 , 使读者和作者之间的距离缩短了 。
这时候 , 读者能忘掉自我 , 不自觉地和作者一起共同参与创作的意识 , 从作品中获取作者获取过的 , 感发作者感发过的 。
除了诗人的心绪和欣赏者的参与意识而外 , 作品本身的形象体系也是构成美感色彩的重要因素 。
这种形象系列不是孤立的 , 单一的 , 而是整体的 , 多元的 。
诗的形象体系要在审美客体、诗人、读者三者的有机结合中来完成 , 缺一不可 。
这种形象体系有别于一般意义上的形象 , 而是一种意象 。
它除了语言的间接功能而外 , 通常还有诗人主观的意念 。
我们从“意象系列”那里所获得的色彩情绪自然就要比从一般形象那里获得的感受丰富得多
古诗词中的对仗关系怎么样的?
(一)对仗的种类词的分类是对仗的基础[36] 。
古代诗人们在应用对仗时所分的词类 , 和今天语法上所分的词类大同小异 , 不过当时诗人们并没有给它们起一些语法术语罢了[37] 。
依照律诗的对仗概括起来 , 词大约可以分为下列的九类:1、名词2、形容词3、数词(数目字) 4、颜色词5、方位词6、动词 7、副词8、虚词9、代词[38]同类的词相为对仗 。
我们应该特别注意四点:(a)数目自成一类 , “孤”“半”等字也算是数目 。
(b)颜色自成一类 。
(c)方位自成一类 , 主要是“东”“西”“南”“北”等字 。
这三类词很少跟别的词相对 。
(d)不及物动词常常跟形容词相对 。
连绵字只能跟连绵字相对 。
连绵字当中又再分为名词连绵字(鸳鸯、鹦鹉等) 。
不同词性的连绵字一般还是不能相对 。
专名只能与专名相对 , 最好是人名对人名 , 地名对地名 。
名词还可以细分为以下的一些小类:1、天文2、时令3、地理4、宫室5、服饰6、器用7、植物8、动物9、人伦10、人事11、形体12、外貌13、动作14[39](二)对仗的常规——中两联对仗为了说明的便利 , 古人把律诗的第一二两句叫做首联 , 第三四两句叫做颔联 , 第五六两句叫做颈联 , 第七八两句叫做尾联 。
对仗一般用在颔联和颈联 , 即第三四句和第五六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