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中情景关系有哪几种( 四 )


所谓“以景结情”是指以“景物”来传达、折射、暗示(暗喻)出作者的感情、寄托、抱负 , 即以“揽物”结“关合之情” 。
这样做的好处是形象含蓄、耐人咀嚼 。
如(明)夏完淳《即事》:“复楚情何极 , 亡秦气未平 。
雄风清角劲 , 落日大旗明 。
缟素酬家国 , 戈船决死生 。
胡笳千古恨 , 一片月临城 。
”诗之一三联直抒抗敌复国之志 , 二四联描写雄豪悲壮之景 , 情景交融 , 形成诗歌颇具特色的连环映带、交综流走的气韵 , 最便于表达诗人内心的郁郁不平之气和铭心刻骨的家国之恨 。
而篇末“一片月临城”的以景结情 , 更使诗意开阔 , 思入微茫 , 仿佛可见诗人的复国之志和家国之恨糅合在一起 , 浩然充塞于天地之间 。
又如李益《汴河曲》的结句“风起杨花愁杀人” , 就借随风飘荡、漫天飞舞的杨花 , 遥寄了作者的深沉的历史感慨和对现实的政治感受;元稹《闻乐天授江州司马》中的结句“暗风吹雨入寒窗” , 作者那惋惜、愤懑、悲痛相互交织的情感 , 全都蕴含于景语之中 , 含蓄蕴藉、深藏不露 , 确实是“身世之感 , 君国之忧 , 隐然蕴于其内” 。
再如秦观《满庭芳》:“山抹微云 , 天粘衰草 , 画角声断谯门 。
暂停征棹 , 聊共饮离尊 。
多少蓬莱旧事 , 空回首、烟霭纷纷 。
斜阳外 , 寒鸦数点 , 流水绕孤村 。
销魂!当此际 , 香囊暗解 , 罗带轻分 。
谩赢得青楼 , 薄幸名存 。
此去何时见也 , 襟袖上、空惹啼痕 。
伤情处 , 高城望断 , 灯火已黄昏 。
”下片“伤情”二字绾结全词唤起终篇两句:“高城望断.灯火已黄昏 。
”此九字是以景结情的名句 , 是船行江中之所见 , 暗示时间的推移 , 与开篇两句相呼应 , 又见出离别之速 。
南宋沈义父在《乐府指迷》中说:“结句须要放开 , 含有余不尽之意 , 以景结情最好 。
”上述诗词的结句就有宕出远神、耐人寻味之妙 。
三、融情于景(移情入景) , 情景合一融情于景就是将感情融汇在特定的自然景物或生活场景中 , 借对这些自然景物或场景的描摹刻画抒发感情 , 它是一种间接而含蓄的抒情方式 , 又可叫作“移情入景” 。
这样的诗篇 , 通篇字面上看是写景 , 实则写情 , 正如王国维所说“一切景语皆情...
古典诗歌中“景”与“情”之间的几种关系
诗言志 , 歌传情 , 诗歌多 , 寄托志向 , 抒发感情 。
诗人常借助景物描写来传情达志 , 写景是手段 , 而抒情才是目的 , 这就有了景与情的关系 。
从景与情之间的距离(用王国维的话来说就是“隔”与“不隔”)的角度来说 , 景与情的关系有触景生情、借景抒情、因情造景、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等;从景与情的感情色彩角度来说 , 景又有乐景与哀景 , 情也有乐情与哀情 , 这又有了以下四种关系:以乐景写哀情 , 以哀景写乐情 , 以乐景写乐情 , 以哀景写哀情 , 这里同时也涉及到衬托(反衬与正衬)的表现手法 。
下面我们从两个方面作一比较分析 。
一、从景与情之间的距离的角度 1、触景生情 春思 李白 燕草如碧丝 ,  秦桑低绿枝 。
当君怀归日 ,  是妾断肠时 。
春风不相识 ,  何事入罗帏? 李白有很多描写思妇心理的诗篇 , 《春思》是其中之一 。
我国古典诗歌中的“春”字通常语意双关:既指春天 , 又可以用来比喻男女之爱 。
本诗《春思》中的“春”就包含有这两方面的意思 。
本诗以相隔遥远的燕秦两地春天景物起兴 , 别具一格 。
思妇触景生情 , 想起了远方的丈夫 , 颇为伤怀 。
她申斥春风 , 正是明志自警 , 恰到好处 。
全诗深刻地表达了各种复杂的感情 , 描写了思妇对丈夫的思念 , 又表现了她忠于所爱 , 坚贞不二的高尚情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