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端午节的诗|整首的( 六 )


并且人们还避“端五”忌讳,称之为“端午” 。
夏至,持这一看法的刘德谦在《“端午”始源又...
端午节系的五彩绳是哪五色?什么时候系?急!!!在线等!!!
你可以参考下 。
!!!端午节戴五彩线可是很有讲究的 。
五彩线是用五种颜色的线制成 。
而五种颜色不是随便用哪五种颜色就行,而必须是青、白、红、黑和黄色 。
这五种颜色从阴阳五行学说上讲,分别代表木、金、火、水、土 。
同时,分别象征东、西、南、北、中,蕴涵着五方神力,可以驱邪除魔,祛病强身,使人健康长寿 。
制成的五彩线佩戴时是男左女右,既可以系在手脖上,也可以系在脚脖上 。
由戴五彩线而演变出戴香囊的风俗习惯 。
香囊俗称香布袋儿,也是端午节人们必戴的物件 。
香囊由各种花色的布缝制而成,内装由丁香、香草、白芷、甘松、苍术和雄黄等制成的香料粉,用五彩线作索戴在小孩身上,其作用也是祛病避邪 。
如今,香布袋儿的形状种类繁多,体现出时代特色 。
当然,在小孩子身上涂雄黄酒也是为了避邪强身 。
正因为有这么多的作用和意义,所以,端午节戴五彩线、香布袋儿和涂雄黄酒仍延续至今而不衰 。
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是夏季里最重要的一个节日 。
一般传统的说法,都认为端午节起源是纪念古代爱国诗人屈原投汩罗江而死;但还有另一种说法是:端午节源于对恶日(也称“毒日”)的禁忌 。
因为时值农历五月,正是仲夏疫厉流行的时节,俗称“恶月”(也称“毒月”),端午节这一天俗称“恶日”,正是“诸虫百毒尽消灭”的传统节日 。
针对五月恶月,民间采取积极的预防措施,直到现在,还可以从端午节许多的习俗中,找出驱邪避毒的痕迹五彩线象征五色龙,系五色线可以降服妖魔鬼怪 。
民间喜欢用五彩线系在儿童手腕上(男左女右),俗称“长命线”,以祈求压邪避毒,长命百岁 。
如何把端午节过得更有诗意,更有内涵,更具文化味
端午节传统文化习俗:艾虎旧时端午节驱邪辟祟之物,也作装饰品 。
我国古代视虎为神兽,俗以为可以镇祟辟邪、保佑安宁 。
《风俗通》云:“虎者阳物,百兽之长也 。
能噬食鬼魅,……亦辟恶” 。
故民间多取虎为辟邪之用,其中尤以端午节的艾虎为最具特色 。
艾虎或以艾编剪而成,或剪彩为虎,粘以艾叶,佩戴于发际身畔 。
端午节饰戴艾虎的风习已经有千年以上的历史 。
宋陈元规《岁时广记》引《岁时杂记》:“端午以艾为虎形,至有如黑豆大者,或剪彩为小虎,粘艾叶以戴之 。
王沂公《端午帖子》诗:'钗头艾虎辟群邪,晓驾祥云七宝车' 。
”又清富察敦崇《燕京岁时记》:“每至端阳,闺阁中之巧者,用绫罗制成小虎及粽子……以彩线穿之,悬于钗头,或系于小儿之背,古诗云:'玉燕钗头艾虎轻',即此意也 。
”端午节传统文化习俗:画额端午节时以雄黄涂抹小儿额头的习俗,云可驱避毒虫 。
典型的方法是用雄黄酒在小儿额头画“王”字,一借雄黄以驱毒,二借猛虎(“王”似虎的额纹,又虎为兽中之王,因以代虎)以镇邪 。
清富察敦祟《燕京岁时记》:“每至端阳,自初一日起,取雄黄合酒洒之,用涂小儿领及鼻耳间,以避毒物 。
”除在额头、鼻耳涂抹外,亦可涂抹他处,用意一致 。
山西《河曲县志》云:“端午,饮雄黄酒,用涂小儿额及两手、足心,……谓可却病延年 。
”端午节传统文化习俗:豆娘旧时端五节妇女的头饰 。
多见于江南 。
一些地区亦称作健人 。
此物一说源于古代的步摇,一说即艾人的别样形式 。
《清嘉录》引《唐宋遗纪》云:“江谁南北,五日钗头彩胜之制,备极奇巧 。
凡以缯销翦制艾叶,或攒绣仙、佛、合、乌、虫、鱼、百兽之形,八宝群花之类 。
绉纱蜘蛛,绮榖凤麟,茧虎绒陀,排草蜥蜴,又螳蜘蝉蝎,又葫芦瓜果,色色逼真 。
加以幡幢宝盖,绣球繁缨,钟铃百状,或贯以串,名曰豆娘,不可胜纪 。
”端午节传统文化习俗:长命缕端午节时厌胜佩饰 。
亦称续命缕、续命丝、延年缕、长寿线,别称“百索”、“辟兵绍”、“五彩缕”等,名称不一,形制、功用大体相同 。
其俗在端午节以五色丝结而成索,或悬于门首,或戴小儿项颈,或系小儿手臂,或挂于床帐、摇篮等处,俗谓可避灾除病、保佑安康、益寿延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