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里的“上阕”“下阕”是什么意思?

古诗词里的“上阕”“下阕”是什么意思?

阕 , 中国汉字 , 读作:què 。该字主要字义是停止的意思 , 又作为量词使用 , 歌曲或词 , 一首为一阕;一首词的一段亦称一阕 , 前一段称“上阕” , 后一段称“下阕” 。
诗词 , 是指以古体诗、近体诗和格律词为代表的中国古代传统诗歌 。亦是汉字文化圈的特色之一 。通常认为 , 诗较为适合“言志” , 而词则更为适合“抒情” 。
诗词是阐述心灵的文学艺术 , 而诗人、词人则需要掌握成熟的艺术技巧 , 并按照严格韵律要求 , 用凝练的语言、绵密的章法、充沛的情感以及丰富的意象来高度集中地表现社会生活和人类精神世界 。
1、词一般都分两段(叫做上下片或上下阕) , 不分段或分段较多的是极少数 。
2、一般按字数将词分为小令 , 中调和长调三种 , 58字以内为小令 , 59到90字为中调 , 91字以上为长调 。
3、上阕写所见 , 下阕写所思 。上阕景中含情 , 下阕情寓于景 。

诗词《长相思》下阕的意思?
诗词《长相思》下阕的意思:外面正刮着风、下着雪 , 惊醒了睡梦中的将士们 , 勾起了他们对故乡的思念 , 故乡是多么的温暖宁静呀 , 哪有这般狂风呼啸、雪花乱舞的聒噪之声 。
【原文】长相思[清]纳兰性德山一程 , 水一程 , 身向榆关那畔行 , 夜深千帐灯 。
风一更 , 雪一更 , 聒碎乡心梦不成 , 故园无此声 。
【译文】将士们不辞辛苦地跋山涉水 , 马不停蹄地向着山海关进发 。
夜已经深了 , 千万个帐篷里都点起了灯 。
外面正刮着风、下着雪 , 惊醒了睡梦中的将士们 , 勾起了他们对故乡的思念 , 故乡是多么的温暖宁静呀 , 哪有这般狂风呼啸、雪花乱舞的聒噪之声 。
【赏析】这首《长相思》以具体的时空推移过程 , 及视听感受 , 既表现景象的宏阔观感 , 更抒露着情思深苦的绵长心境 , 是即小见大的佳作 。
上片在“一程”又“一程”的复叠吟哦中 , 展示出与家园的空间阻隔不断地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严重增大 , 空间感与乡情构成尖锐冲突 。
正在这种行进方向和心绪逆反背离中驻营夜宿 , “夜深千帐灯” , 似是壮伟景观 , 实乃情心深苦之写 。
白日行军 , 跋涉山水 , 到夜深时仍灯火通明 , 难入梦乡 , 这是因思乡而失眠 。
于是转入下片乡情思恋之笔 。
“一更”又“一更”的重叠复沓 , 于听风听雪的感觉中推移着时间过程 , 时间感知于乡情的空间阻隔而心烦意乱 , 怨夜太长 。
说“聒碎乡心梦不成” , 其实是作者乡心聒碎梦难成 , 情苦不寐 , 只觉得风声雪声 , 声声扣击入心窝 , 难以承受 。
在“乡园”时是不会有这种令人痛苦的声响的 。
将主观因素推诿客观 , 语似平淡 , 意更深沉 。
此类迁怒归咎于风雪声写法 , 心理情态能充分表现出来 。
看似无理 , 反见情痴 , 愈是无理之怨 , 其怨愈显沉重 。
叠句和数字“一”、“千”的运用强化着视、听觉感受中的焦虑 , 怨怼 , 幽苦 , 亦是此词值得辨味的佳处 。
纳兰性德身为一等侍卫 , 却极厌烦“扈从”公差 , 于是构成传统羁旅题材的又一种类型 。
【作者简介】纳兰性德(1655-1685) , 满洲人 , 字容若 , 号楞伽山人 , 清代最著名词人之一 。
其诗词“纳兰词”在清代以至整个中国词坛上都享有很高的声誉 , 在中国文学史上也占有光采夺目的一席 。
他生活于满汉融合时期 , 其贵族家庭兴衰具有关联于王朝国事的典型性 。
虽侍从帝王 , 却向往经历平淡 。
特殊的生活环境背景 , 加之个人的超逸才华 , 使其诗词创作呈现出独特的个性和鲜明的艺术风格 。
流传至今的《木兰花令·拟古决绝词》——“人生若只如初见 , 何事秋风悲画扇?等闲变却故人心 , 却道故人心易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