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玉鉴赏|高古之玉赏析( 二 )
然古玉之美,美在沁色,本器经过千年岁月,受天然土沁,沁色逐渐加强及扩散,形成深浅不一的块状色彩交叠,变化万千,斑斓丰富,略胜一筹 。
汉 白玉龙凤纹韘形珮 8.3x7.1cm
白玉质,边缘局部褐色沁 。玉韘碾琢光洁,椭圆形体,两侧透雕龙凤纹,一小龙捲尾于上端,圆形穿孔,纹饰优美 。韘为射箭时套于姆指的饰器,既有套于手指扣弦拉弓之功能,亦有佩戴于身的装饰作用 。
商代时期,已出现早期的玉韘,其形呈现筒状;春秋战国时期,玉韘变短,外带勾榫,成为纯粹的佩玉 。《诗.卫风.芄兰》云: 「芄兰之叶,童子佩韘 。虽则佩韘,能不我甲 。」意指童子佩韘的韘,即玉韘,象徵已长大成人 。汉代时,玉韘神秘的光环渐渐消失,且原先功用逐渐弱化,演变为装饰品 。此外,古人还认为佩韘表示佩戴者有决断事物的能力,具有身分和能力之象徵 。
战国 白玉咬尾龙 D4.5cm
白玉质,满布土沁灰白钙化及赭色沁斑 。龙首正视,衔尾弯曲如环,猫形耳,眼圆微凸,眼角稍长 。龙身以阴刻细线刻划竹节纹,意为龙鳞,尾部琢出细纹,背面光素 。足部肌肉隆起,搭于尾端,结实有力 。有别于一般平面造型之龙形珮饰,本件咬尾龙设计巧妙,层次丰富,张合有力,表现出高超的审美情趣,实属珍稀上品 。
春秋 / 战国 白玉云纹龙珮 L6cm
白玉质,半透明,因受沁表面带有深浅不一土黄色沁斑,沁色自然华美 。扁平状,龙身捲曲呈 C 字形,龙首琢刻简练,首部中央有一不封闭圆孔,嘴微张,耳后飘,背鑽繫绳圆孔,长尾折弯后收 。龙体边缘刻饰轮廓线,其内双面阴线刻云纹,线条匀称流畅,刀法俐落 。整器採用镂雕、单阴线雕琢等手法,线条生动,纹饰细密繁缛,轮廓造型刚劲俐落,边角线规矩见锋,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 。
戰國 青黃玉龍形珮 L17cm
青黃玉質,布有淡米黃色沁斑,色澤古樸,沉穩莊重 。珮呈扁體狀,雕琢 S 形龍形,龍回首翹鼻開顎,雙叉尾捲曲上揚,前後足及胸、尾鰭作彎鉤狀 。龍身滿布臥蠶紋以示龍鱗,轉折處雕一簡化鳳首,鳳喙彎曲、羽冠長直,背中央鑽一孔,可供懸佩 。整器造型靈巧,線條流暢,刻工精細,其器表以陰線琢出龍首、足部紋飾及周邊輪廓線,龍鳳同體的風格,為戰國時期工藝成熟之玉雕作品 。
戰國早期 白玉珮飾 L4.2cm
春秋晚期 白玉龍紋觿 L6cm
春秋晚期 青玉龍紋璜 L10.3cm
戰國 白玉勾雲紋扁勒 L5cm
商晚期 青白玉燕形珮 4.4x3.2cm
青玉质,局部有受沁呈深浅赭黄色 。燕正面略呈梯形,中央稍厚,两侧弧形稍薄,背面大致平坦 。正中央上方雕琢水滴形鸟头,喙尖前伸,双眼圆大,隐隐鼓起于头顶 。双翼丰厚,平展作飞翔之姿,羽翼上饰雷纹,背阴刻鳞次栉比之翎纹,腹下阴刻线条饰盘起双足,弧形尾部饰三道阴刻线,中穿孔供穿绳繫挂 。整器题材新颖,形象生动,是件製作精巧之佳品 。
中国早期艺术中,动物形象众多,分布在东北的红山文化遗址中,就有小型鹰形雕塑,和一些龟形、龙形等其它玉雕作品被发现 。商代晚期,从殷墟出土的商晚期新型各式禽类玉器已有鹤、鹰、鸱鴞、鹦鹉、燕、鸬鷀?等类造型,在殷商艺术纹饰中也日趋繁複精美 。
《诗经.颂.商颂.玄鸟》写道:「天命玄鸟,降而生商,宅殷土芒芒 。」玄字古义可作幽远、高妙之解 。关于玄鸟,汉代以后的传统解释为燕子,而汉代绘画及墓葬艺术中的玄鸟也多呈燕形 。
戰國 青玉蟬 L3.6cm
- 桨声灯影新秦淮导游词鉴赏写法怎么样?
- 送春古诗词鉴赏格式怎么样?
- 陋室铭原文鉴赏格式怎么样?
- 思乡的诗词鉴赏带答案
- 古诗词论文1500字
- 古诗词鉴赏加仿写
- 古典诗词的阅读和欣赏
- 诗词感悟收获1000字
- 佳人诗词
- 从军行陈羽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