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心理:我们为何这样想,那样做》经典读后感有感( 二 )


这本书的作者也是很有来头:陈晓,中山大学应用心理学硕士,原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应用心理系副教授,硕导,从事心理学科研、教学与咨询培训已经有10余年了,可以说是一位资深心理人 。
与其他大众读物容易掉进鸡汤和说教不能自拔不同,《什么心理》不讲大道理,只讲原理 。因此,它的理论部分的确会有那么一点点枯燥,但好在都是为了分析生活实际案例所引用的,并且能够通过案例讲解让读者把枯燥的理论部分理解了 。真正专业的人士,不就是讲出来的东西,谁都能听懂吗?
除了讨论态度,《什么心理》还涉及了自我概念主题,比如为什么青春期的孩子会因为脸上有一颗痘就不出门;归因的对应推论理论,比如“奇葩”的判断标准;两性冲突,比如如何处理背叛等等 。可以说它囊括了大部分生活中的场景,就像书的封面写得那样:任何一页都有让人欲罢不能的社会心理学知识 。所以它非常适合想要提升人际关系、改善两性关系的人,也非常适合对心理学感兴趣的读者,因为恰当的例子会让人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如果是想要通过心理学提升管理能力的职场人士,也同样可以读一读这本书 。
可以说,《什么心理》是一本让我感觉有些惊艳的大众读物,不仅专业而且通俗、实用,值得反复品读 。
《什么心理:我们为何这样想,那样做》读后感(二):这本心理学普及书太实用了, 学点心理学常识,生活更轻松
中山大学应用心理学系硕士,原北京师范大学应用心理系副教授陈晓,在《什么心理:我们为何这样想,那样做》中提到一个观点:念念不忘,必有回响 。
当父母一味地用负面的批评,和指责的言语来教育孩子时,孩子就会在无形中,变成父母讨厌的样子 。
这种现象不仅存在父母子女之间,还存在亲密关系的恋人,夫妻之间 。
当你一直用负面的态度来评价或是定义对方,对方最后就会变成你口中指责的样子 。
陈晓教授指出,这也可以理解成一种吸引力法则,当你期望什么,渴望什么,就会吸引什么 。
反之,你总是说孩子不好,伴侣不好,他们就会变得不好 。
心理学研究发现,当我们想到对方的不好,对他们不满时,一定要控制自己的情绪,管好自己的言行,不要总是抱怨和指责 。
我们要尽量找出对方身上,我们没有注意到的优点,并对优点给予肯定和认可 。
永远只看缺点,他们的缺点就越来越多 。
当你懂点心理学,你会发现生活可以变个模样 。
你也许会说,我不懂心理学,我也不知道该如何用正确的方法来解决这些问题 。
不要着急,生活中很多常见的问题,你都能在《什么心理》这本书中找到答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