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曾祺的散文赏析( 四 )


一气呵成,畅快淋漓!非躲在书屋中闭门造车者可为 。你嫌行文啰嗦吗?如果你没有到过赛里木湖,如果你没有汪曾祺先生的襟怀和性情,如果你不具备汪老的才华和文笔,你可能会觉得啰嗦,而且啰嗦之至!但如果一切“如果”都成了真实,你还会有这种感觉吗?读了这样一大段盛赞赛里木湖水的蓝以后,我不禁击节赞叹,大呼过瘾!如暑天里一口气喝了两大瓢井拔凉,直凉透心里,沁彻心肺!
汪老还有些语言是很形象的,略举几例以供欣赏:
有一种菌子中吃不中看,叫做干巴菌 。……颜色深褐带绿,有点像一堆半干的牛粪,或一个被踩破了的马蜂窝 。(《昆明的雨》)
还有一种菌子中看不中吃,叫做鸡油菌 。都是一般大小,有一块银元那样大,的溜圆 。(《昆明的雨》)
这里的比喻和类比都非常贴切、新颖、生动、形象,出人意表又很难替代 。何为干巴菌?一般人不知道 。如果仅去形容,不易模拟得之,必须通过恰当的比喻,才可以比较准确地了解它 。
汪老的语言,除了以上谈到的几点外,还有不可忽略的一点,就是文学性 。作为一个有着深厚的文学功底的作家,他的语言肯定会具有很强的文学性 。有些词语经他一用,竟别开生面,意味无穷 。
我知道皂角仁的“物性”,警告大家不可多吃 。一位老兄吃得口爽,弄了一饭碗,几口就喝了 。未及终席,他就奔赴厕所,飞流直下起来 。(《草木春秋》)
画线句,显然套用了李白的《望庐山瀑布》“飞流直下三千尺”,但用在这个特殊的场合,却让人“悠然心会,妙处难于君说” 。
【汪曾祺的散文赏析】翠湖中游人少而行人多,但是行人到了翠湖,也就成了游人 。(《翠湖心影》)
汪老对生活的感悟是多么微妙,寻常的景,寻常的人,到了汪老的眼中就有了不寻常的意境,皆可入诗,入画 。让人联想到卞之琳的《断章》:“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 。
《边城》的语言是沈从文盛年的语言,最好的语言 。既不似初期那样的放笔横扫,不加节制;也不似后期那样过事雕琢,流于晦涩 。这时期的语言,每一句都“鼓立”饱满,充满水分,酸甜适度,像一篮新摘的烟台玛瑙樱桃 。(《又读〈边城〉》)
汪曾祺将沈从文的语言分为三个时期,通过细致的比较,用一个新颖、形象、别致的比喻,概括其特点,而且这个比喻又是个非同寻常的比喻,是通感 。对语言的感觉,居然可以用味觉来形容,真是“奇外无奇更出奇”(元好问《论诗绝句》三十首),与李煜的“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和贺铸的“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有异曲同工之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