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中的韵怎么押( 三 )


古人说:“诗中韵脚 , 如大厦之有柱石 。
此处不牢 , 倾折立见 。
”(沈德潜《说诗啐语》)说明了押韵的重要性 。
押韵就是在诗行末尾用韵母相同或相近的字 , 一般也叫“合辙” 。
例如:群峰壁立太行头 ,  (t—ou , 定韵)天险黄河一望收 ,  (sh—ou , 押韵)两岸峰烟红似火 , 此行当可慰同仇 。
(ch—ou , 押韵)——朱德《出太行》幽兰在山谷 , 本自无人识 。
(sh—i , 定韵)只为馨香重 , 求者遍山隅 。
(y—ü , 押韵)——陈毅《冬夜杂咏·幽兰》《出太行》一诗的“头 , 收 , 仇”的韵母都是ou , 同属“油求”辙 , 这三句诗的末一个字就是押韵的 。
《幽兰》一诗的“识”韵母是i , “隅”的韵母是ü , i 和 ü , 韵母发音相近 , 同归于“一七”辙 , 也是押韵的 。
最先点出一个诗节或一首诗的那一个字叫“定韵”(或“起韵”) , 一经“定韵”之后 , 后边诗行末一个字与“定韵”的字归于同一辙音韵里 , 就算“押韵”了(或叫“合辙” , 如同后边的车轮归入前面滚过的车辙一样) 。
《出太行》是在第一行诗的末尾“定韵” , 《幽兰》是在第二行诗的末尾“定韵” 。
诗歌押韵有下列几种主要的形式:(一)排韵 。
有的又叫“打铁韵” , 就是诗的每一句都押韵 。
如:秋风萧瑟天气凉 ,  (l—iɑnɡ)草木摇落露为霜 。
(sh—uɑnɡ)群燕辞归鹄南翔 ,  (x—iɑnɡ)念君客游思断肠 。
(ch—ɑnɡ)慊慊思归恋故乡 ,  (x—iɑnɡ)君何淹留寄他方? (f—ɑnɡ)贱妾茕茕守空房 。
(f—ɑnɡ)忧来思君不敢忘 ,  (w—ɑnɡ)不觉泪下沾衣裳 。
(sh—ɑnɡ)援琴鸣弦发清商 ,  (sh—ɑnɡ)短歌微吟不能长 。
(ch—ɑnɡ)明月皎皎照我床 ,  (ch—uɑnɡ)星汉西流在未央 。
(y—ɑnɡ)牵牛织女遥相望 ,  (w—ɑnɡ)尔独何辜限河梁? (l—iɑnɡ)——曹丕《燕歌行》*曹丕的《燕歌行》是迄今所能见到的一首最古的七言诗 , 它的用韵特点就是句句押韵 。
全诗的每一个诗行都押在“ɑnɡ”韵上 , 即古诗的“七阳” 。
这首诗历来为人们所称赞 , 不仅情致委婉 , 而且音韵节奏优美 , 清人王夫之评价此诗:“倾情倾度 , 倾色倾声 , 古今无两 。
”这种句句用韵的押韵形式 , 韵与韵之间间隔的音节少 , 韵就比较紧迫 , 音乐感强 。
但如果不注意韵脚之间交替变换声调 , 则会给人以单调之感;另外 , 句句用韵 , 增加了押韵的字数 , 也不能说不对表达思想感情增加了限制 。
因此 , 人们在写诗的时候用排韵的并不多 。
(二)隔行韵 。
句与句间隔一行押韵 , 一般都在诗行的双句押韵 , 叫做押双不押单 , 或者说拗上不拗下 。
隔行韵有第一句起韵的 , 如果是四句的 , 一、二、四句押韵 。
如:春眠不觉晓 ,  (x—iɑo)处处闻啼鸟 。
(n—iɑo)夜来风雨声 , 花落知多少 。
(sh—ɑo)——孟浩然《春晓》一、二、四句的“晓”、“鸟”、“少”押ɑo韵 。
也有首句 不入韵 , 从第二句起才定韵的 。
如:三日入厨下 , 洗手作羹汤 。
(t—ɑnɡ)未谙姑食性 , 先遣小姑尝 。

【古诗中的韵怎么押】

(ch—ɑnɡ)——王建《新嫁娘》二、四句“汤”、“尝”押ɑnɡ韵 。
隔行韵较之排韵更有高低抑扬的变化 , 用韵也更方便 , 而且韵与韵之间间隔音节并不多 , 韵律感依然是很强的 , 所以古诗、现代诗和民歌的绝大多数都用这种押韵形式 。
三、双句韵 。
每两句为一个单位互押 , 如一、二句用一个韵 , 三、四句又转一个韵 。
例如:三边没有树石头少 ,  (sh—ɑo)庄户人的日子过不了 。
(l—iɑo)天上无云地下旱 ,  (h—ɑn)过不了日子另打算 。
(s—uɑn)羊群走路靠头羊 ,  (y—ɑnɡ)陕北起了共产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