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丘记翻译|虎丘记袁宏道翻译原文( 二 )



虎丘记翻译|虎丘记袁宏道翻译原文

上山,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口井,它却叫憨憨泉,很有意思的名字 。因为它有一段美丽的传说,憨憨是中国梁代著名的高僧,当时他的眼睛不好,患有目疾,也就是现在说的“白内障”,虎丘山的方丈因为可怜他,收他做一个挑水和尚,但是当时挑水的路很远,有一次他挑水途经这里,因为感到累,于是就坐在这里休息,不知不觉中就睡着了,在梦中它梦见一位高僧对他说这里有一泉眼可通大海,醒后他就用双手触摸这片地,在这里摸到了一些青苔,他想有青苔就说明这地下一定有水,于是他用挑水的扁担在这里挖,大约挖了七七四十九天,终于一脉泉眼涌了出来,治好了憨憨的眼睛,因这口井是他所挖所以取名为“憨憨泉” 。

虎丘记翻译|虎丘记袁宏道翻译原文

一路前进,在登山石径东侧,有一块巨石中裂如剑截,再锋利的剑也不可能把石头一劈为二,事实上,这块石头是典型的火山喷出岩的凝灰岩,久经风化,沿着裂隙形成这样一条大缝,酷似剑劈,取名“试剑石” 。关于试剑石的传说:相传,春秋时期,吴王阖闾为了争霸天下,召来了当时最有名的铸剑师干将莫邪夫妇为他铸剑 。满期那天,他提着“莫邪”剑来到了虎丘山,将此剑献给了阖闾,阖闾为了试其剑的锋利,对着这块石头手起剑落,就将这块石头一劈为二 。

虎丘记翻译|虎丘记袁宏道翻译原文

在试剑石的对面,有一块叫石桃的石头,只因它的形状像极了桃子,后人才帮它取名为石桃,大自然所给予我们的都是神奇的事物 。

虎丘记翻译|虎丘记袁宏道翻译原文

枕石的故事也很长,我总反着叫它石枕,不管是石枕还是枕石 。寓意总是一样的,就是可以枕着休息的石头,又似巨型的枕头 。据说苏州才子唐伯虎携秋香游虎丘,走累了,就枕靠着大石头休息,不知不觉就睡着 。正巧呢,这天的另一个苏州才子祝枝山也来到虎丘,无意当中看到唐伯虎的这幅样子,就把他推醒,调侃了一番后,在石头上挥毫写下了“枕石”两字 。唐祝两位由枕石想到枕头,由枕头想到夫妇同眠共枕,由此又联想到了生儿育女,就把小石头朝枕石抛去,如果小石子掉下来就会得女,如果小石子留在枕石上就将得子,结果是祝枝山先抛,石头滚了下来,后来祝夫人果然是生了个女儿 。唐伯虎是后抛,石子是留住了,唐夫人也果然生了一个大胖小子 。这两位才人的风流韵事很快被流传开来,好事之徒乃至寻常百姓也纷纷来此仿效 。

虎丘记翻译|虎丘记袁宏道翻译原文

虎丘记翻译|虎丘记袁宏道翻译原文

随着阵阵鼓声,淹盖了耳边的雨声,往前是孙武练兵场的舞台,拨开人群,中国红陪黄金色的服饰,台上的演员们正在尽心尽力地演艺一场“古韵龙腾”,这场展现吴地兵旺国强的龙腾盛世,将江南独有的灵动大气气表现的淋漓尽致 。

虎丘记翻译|虎丘记袁宏道翻译原文

虎丘记翻译|虎丘记袁宏道翻译原文

虎丘记翻译|虎丘记袁宏道翻译原文

当下接下去一场的“盛世欢歌”也是非常精彩,舞者的柔术软功令人叫绝,江南女子婀娜多姿,尽现江南一派歌舞升平,国泰民安的景象 。

虎丘记翻译|虎丘记袁宏道翻译原文

虎丘记翻译|虎丘记袁宏道翻译原文

战场杀敌,金戈铁马,瞬间穿越到了烟烽四起的古代战场,再现了当年用孙子兵法训练的士兵们,不畏强敌,英勇善战的场面 。一场“旗开得胜”表达吴国男儿保家卫国的壮志豪情 。

虎丘记翻译|虎丘记袁宏道翻译原文

虎丘记翻译|虎丘记袁宏道翻译原文

轻快灵动的音乐瞬间覆盖了战场的厮杀,吴侬女子看到田园大丰收,迫不及待地头戴斗笠,在田野鱼贯而行、踏歌起舞的欢快景象 。这群江南女子用独有娇俏可人、优雅妩媚的神韵,演绎了一场“莺歌燕舞” 。

虎丘记翻译|虎丘记袁宏道翻译原文

虎丘记翻译|虎丘记袁宏道翻译原文

在上山路的尽头是千人坐,是虎丘的主景区之一 。旧志云:“生公讲座,下有千人列坐,故名 。”《吴地记》曰:“虎丘泉石,其最胜者剑池,千人坐 。”《吴郡志》云:“生公讲经处,大石盘陀数亩,高下如削,乃他山所无 。”现石上刻有“千人坐”三个篆字,系胡缵宗所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