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丘记翻译|虎丘记袁宏道翻译原文( 三 )



虎丘记翻译|虎丘记袁宏道翻译原文

相传吴王阖闾死了之后,他的儿子夫差将他父亲葬于虎丘山,但是等墓筑完之后,夫差就要想了这么多的人都知道我父亲墓的所在地,如果有一天他们手头缺钱的话,就很有可能一起结伴而行来盗墓 。于是他想了一个奸计,一天他召集了这一千多个工匠,请他们喝酒,并且观看鹤舞,等到深夜,乘他们都醉的时候,命他手下官兵将这一千多人统统杀死,据说当年他们的鲜血把这块石头染成了红色,每到下雨天或阴天时石头就特别的红,现在看这块石头,它仍然是红颜色的,当然不是古代工匠的鲜血,因为虎丘的岩质是酸性流纹岩,它的石质原本就是红色的 。最为奇怪的是它中间凸起来的两块岩石,它们的四壁非常整齐,宛若用刀所劈而成,但这却是天然景观 。

虎丘记翻译|虎丘记袁宏道翻译原文

虎丘记翻译|虎丘记袁宏道翻译原文

在千人坐和剑池的中间,有一个亭子,亭子原来是宋代建筑,重建于清朝嘉庆年间 。相传有一天陈抟和吕洞宾二位大仙在这里下棋,一位樵夫看到,于是就走过来看他们下棋,看完一盘棋,回到家中,可是谁也不认识他,后来人们从他的衣着猜想他是几千年以前的人 。所以有这么一句话,“仙人一盘棋,世上已千年”,说明虎丘是神仙居住的地方 。

虎丘记翻译|虎丘记袁宏道翻译原文

虎丘记翻译|虎丘记袁宏道翻译原文

在仙人亭旁,有一块刻着虎丘剑池四个红色大字,每个字的笔画都有三尺来长,笔力遒劲 。据《山志》等书记载,原为唐代大书法家颜真卿所书,后因年久,石面经风霜剥蚀,“虎丘”两字断落湮没 。在明代万历年间,由一个名叫章仲玉的苏州刻石名家照原样钩摹重刻 。所以在苏州有“假虎丘真剑池”的谚语 。

虎丘记翻译|虎丘记袁宏道翻译原文

虎丘著名的景点除了虎丘塔,另一个就是剑池了 。称它为剑池原因有三个,一是如果您从上面看,这池宛若一把平铺的剑;另一原因是传说当年为吴王阖闾殉葬有扁诸、鱼肠宝剑三千把,故名;还有一种说法是当年秦始皇与孙权都曾来这里挖过剑,剑池就是由他们所挖而成的 。其实剑池是天然形成的 。剑池可以说是虎丘最为神秘的地方,传说吴王阖闾墓的开口处就在这里 。

虎丘记翻译|虎丘记袁宏道翻译原文

虎丘记翻译|虎丘记袁宏道翻译原文

有这么一个说法“五十三参,参参见佛 。”在虎丘云岩禅寺现存唯一的一座佛殿,大雄宝殿的前面,有着五十三个台阶,也就是说无论你走在哪一个台阶,或台阶的哪一层,回头都可看到中间的这位菩萨 。
虎丘记翻译|虎丘记袁宏道翻译原文

虎丘记翻译|虎丘记袁宏道翻译原文

虎丘记翻译|虎丘记袁宏道翻译原文

站在望苏台看一眼熟悉又陌生的苏城,只是茂密的植被遮掩着,城市间的的繁华已抵不过此刻山间的静谧 。

虎丘记翻译|虎丘记袁宏道翻译原文

好似远在天边,却近在眼前,终于来到了虎丘塔下 。虎丘十八景中,首屈一指的是云岩寺塔,又名虎丘塔 。是世界第二斜塔,中国第一斜塔,古老苏州的象征,至今已经有一千多年的历史 。l961年3月4日,被国务院确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虎丘记翻译|虎丘记袁宏道翻译原文

这座塔七层八面,塔高47.7米,说它是斜塔,它到底倾斜多少呢?塔向东北偏北方向倾斜,它的百思特网塔顶偏离中心2.34米,最大倾角是3度59分,虎丘塔也被称为“中国的比萨斜塔” 。这座塔是江南现存时代最早,规模宏大,结构精巧的一座佛塔 。塔倾斜而不倒,所以更显得它的珍贵 。虎丘是苏州两千五百年沧桑的见证,高高耸立在山顶的虎丘塔已经成了苏州的标志 。所以,又印证了苏东坡的话,到苏州,不可不游虎丘 。

虎丘记翻译|虎丘记袁宏道翻译原文

虎丘记翻译|虎丘记袁宏道翻译原文

在走的有些疲惫的时候,一曲悠扬的古筝乐传来,远远望去,挽袖,调色,提笔,作画 。一场情景作画让人赏心悦目 。

虎丘记翻译|虎丘记袁宏道翻译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