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别称有哪些


端午节别称有哪些

文章插图
端午节别称有端五节、端阳节、重午节、天中节、重五节、夏节、五月节、蒲节、菖节、龙舟节、浴兰节、粽子节等 。
端午节的名称在中国所有传统节日当中叫法最多,达二十多个,堪称节日别名之最,专家表示,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 。端午节别名多,说明端午习俗起源的多样和庞杂 。
端午节传统民俗:
端午节是中国民间十分盛行的民俗大节,过端午节,是中华民族自古以来的传统习惯 。自古传承下来的很多端午习俗都有“驱邪防疫"内涵,如挂艾草、沐兰汤、薰苍术等习俗 。端午节自古就是吃粽子、赛龙舟的喜庆日子,古代端午节时热闹的龙舟表演,欢乐的美食宴会,都是庆贺佳节的体现 。
传承至今,端午节各种习俗活动仍十分盛行 。每年端午节前后,包粽子、挂艾草与菖蒲、扒龙船、九狮拜象、游旱龙等等诸多特色节庆活动在全国各地展开 , 既有传统习俗活动又有创新元素,可谓各具特色、丰富多彩 。
导语:端午节又称粽子节吗?每年农历的五月初五就是纪念屈原的传统节日端午节,这一天吃粽子是端午节的主要习俗,因此也有人称端午节为粽子节 。那么粽子节是端午节的别称吗?其实粽子节并不是端午节正经名字,只是现在有部分人用粽子节代指端午节而已 。
端午节又称粽子节吗 粽子节是端午节的别称吗
吃粽子是端午节的主要习俗,因此也有人称端午节为粽子节,其实粽子节并不是端午节正经名字,只是现在有部分人用粽子节代指端午节而已 。
端午节的由来
端午节又名端阳节、重午节 , 据传是中国古代伟大诗人、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的屈原投汩罗江殉国的日子 。两千多年来 , 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就成为了纪念屈原的传统节日 。史料记载,公元前278年农历五月初五,楚国大夫、爱国诗人屈原听到秦军攻破楚国都城的消息后,悲愤交加,心如刀割,毅然写下绝笔作《怀沙》 , 抱石投入汨罗江,以身殉国 。沿江百姓纷纷引舟竞渡前去打捞,沿水招魂,并将粽子投入江中 , 以免鱼虾蚕食他的身体 。这一习俗绵延至今,已有两千多年 。
千百年来,屈原的爱国精神和感人诗辞,深入人心 。人们“惜而哀之,世论其辞,以相传焉” 。在民俗文化领域,中国民众从此把端午节的龙舟竞渡和吃粽子等,与纪念屈原紧密联系在一起 。随着屈原影响的不断增大,始于春秋战国的端午节也逐步传播开来,成为中华民族的节日 。
从角黍到粽子
角黍这种食物随着文化的交流而传入南方 。虽然先秦时期文化传播的速度较慢 , 但饮食方式作为人类生存的物质基础还是会以顽强的姿态相互交流 。尤其是魏晋南北朝时期,大批北方人口涌入长江中下游地区,把北方的饮食方式带到南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