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语文上册语文曹冲称象教学反思怎么写?( 九 )



二年级语文上册语文曹冲称象教学反思怎么写?


《曹冲称象》一课是一篇记叙文 , 主要写曹冲小时候运用巧妙的方法称出一头大象重量的故事 。我以小学生耳熟能详的小故事《曹冲称象》为学习材料 , 创设了一个个生动的学习情境 。全文共五个自然段 , 是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介绍的 , 教学中我主要让学生自读 , 多种形式朗读 , 解决不认识的字 , 弄清文章的主要意思 。通过理解文字语言去理解曹冲称象的办法 。
教学中教师指导学生抓住文中几处内容进行对比 。
(1)官员们和曹冲的对比(2)曹操前后态度的对比(3)官员们称象的办法和曹冲称象的办法的对比 。
课文第三、四自然段是本课的重难点 , 我重点指导学生读好这两段 。在教学第三自然段时 , 主要让学生抓住“直摇头”的“直”字来强调曹操对这些办法是不满意的 。在教学第四自然段时 , 用称象课件演示称象的过程 , 来帮助学生理解曹冲当时是如何称象的 。注意指导学生抓住表示先后顺序的词“先……然后……再……最后” , 描述称象的过程 , 为复述课文作准备 。在总结板书时指出曹冲不是神童 , 他的办法是想出来的 。表现在第一 , 他认真听别人的议论 , 从中受到启发 。第二 , 他能够创新 。
为了激发学生的创造力 , 在结尾处我安排了拓展课文这一环节 , 我想进一步启发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 。我说:“如果当时你就在现场 , 你还有什么好办法 , 能称出大象的重量?”学生的情绪又高涨起来 , 有的读课文 , 有的看插图 , 有的热烈地讨论 。一名学生兴奋地站起来 , 提出了他的新方法:一块石头一般有几百斤重 , 甚至上千斤 。曹冲用石头称象 , 结果的误差是比较大的 。而且石头需要士兵们一块一块地抬到船上 , 再一块一块地称 , 真辛苦!我用士兵来代替石头称象 。一名士兵的体重只有一百多斤 , 用士兵代替石头称 , 误差要小得多 。士兵们跑到船上去 , 不费吹灰之力 。最后 , 只要每个士兵称出自己的体重 , 全部加起来 , 就可以知道大象有多重了 。这样称不是更快更容易吗?嘿!说得真不错!教室里顿时响起一阵掌声 。我毫不吝啬地封给这个学生一个“雅号”——“赛曹冲” 。“还可以用粮食代替大象的重量!”“只要是比较沉 , 又容易计算重量的东西都可以 。”“你想得很好 , ”这时 , 有个学生站起来说:“老师 , 我曾经见过一种地秤 , 连汽车的重量都能称出来 。我们也可以把大象赶上去 。”孩子的答案是对的 , 只是他没有考虑当时还没有地秤这种东西 , 但是他的思路也是对的 , 他没有一味地从别人已经想好的思维角度出发 , 而是想另辟蹊径 。他的这种考虑问题的方法应该得到老师的鼓励 , 这不正是学生发散思维之后得到的成果吗?但是在三国时期 , 能解决这个问题可是太不一般了 。所以我们才说曹冲是聪明的呀!”就这样这节课在同学们的欢声笑语中结束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