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的认识》教学反思(12)


这里 , 由于时间的紧张 , 第二个环节并没有较好地展开 , 教学上有些仓促 。第一个环节做角 , 可以多提供给学生一些材料 , 让学生自由创造角 。
 3.比较角的大小
在比较角的大小这一部分知识的教学中 , 我设计了两个教学环节 , 第一个环节我先出示两个大小比较接近的角 , 请同学们观察 , 比较出两个角的大小关系 , 学生一下子不能马上回答出结果 , 设置了一个思维障碍 。从而 , 引出比较两个角的大小的一种比较准确的方法——重叠法 。首先由教师介绍重叠法的操作过程 , 然后同桌两人用这种方法来比一比谁做的角大 , 让学生能够学以致用 , 在操作中掌握重叠法 。第二个环节是比较两把形状相同、大小不同的三角尺上的同一个角 , 先提问学生这两个角哪个大?哪个小?学生受三角尺大小的影响 , 很直接想到大的三角尺上的角比较大 , 小三角尺上的角比较小 。当学生得出这样的结论时 , 我并没有很快告诉他们正确答案 , 而是带领他们一起来观察 , 用重叠法来比较这两个角的大小 , 当操作最后两个角的两条边和顶点完全重合时 , 学生表示很惊奇 , 从而得出结论:角的大小与两条边的长短无关 。

《角的认识》教学反思


“角的初步认识”是一个比较传统的教学资料 , 因为新的课程改革提倡的是让学生合作探究 , 自主学习的教学理念 , 所以我在备课时 , 设计了让学生自己动手发现知识的活动 。全课分三部分 。第一部分是引入 , 在学生原有的对图形的认识的基础上 , 利用小棒摆图形 , 当摆到三角形时问:再拿走一根后是什么图形?从而自然地引入所学的资料 。第二部分是活动实践并小结 。第三部分是练习 。
其中第二部分又分为找出生活中的角、根据自己对角的感受制作角、结合课本和实践小结角的特征、画角等几个部分 。那里充分让学生动手操作 , 合作探究知识 , 自主学习 , 体现了新课标的精神 , 也是整堂课最重要的部分 , 最能考验教师在课堂上的应变潜力和对所教学资料的熟悉程度 。因为教师很难预料到学生在操作实践中会出现什么问题 。教学中 , 我对于自己备课时没有预料到的状况及时做出了灵活处理 , 没有生硬地把学生拉回到自己教案中所设计的思路 。如在让学生自己制作角的过程中 , 有些学生用两条硬纸条做出三种不同状况的“角” , 一种是常见的只有一个角 , 另一种是十字形的“角” , 还有的是T字形的“角” 。那里学生做的时候有的并不明白自己做出了几个角 , 只认为其中的一角是自己所做的 , 有的则是自己明白发现并创造出来 。教师此时应因势利导 , 先让学生说出他说的角是指哪个 , 问仅此一个角吗 , 还有吗 , 能比画出来给大家看看吗?并及时给予表扬 , 这样既能鼓励其用心性 , 又能巩固对角的认识 , 一举两得 。